自閉癥兒童任何一個新行為的建立過程都是行為的塑造過程。在塑造過程中,首先將一個新的行為目標分解,通過強化近似成功的反應引導孩子朝著即定的方向和目標邁近,以達到建立新行為的作用。因此,運用塑造法的前提是掌握好目標的分解和強化。
強化的關鍵是判斷強化的時機。強化孩子什么?強化孩子進步的地方。那么,依據什么判斷孩子進步了?依據分解的每個小目標孩子達到了沒有?如果目標不明確,強化就沒有指向。強化的重點應該是鼓勵孩子接近要求的任何一次行為。如果其間發生退步現象一定不能強化。否則,就意味著停滯不前甚至是倒退。
那么塑造法如何運用在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中呢?舉3個實例加以說明:
例一:
小好,男孩,6歲。也許是生活在海邊的原因,長得眉清目秀。笑起來還有兩個甜甜的酒窩,很惹人喜歡。小好沒有口語能力,生活中只有一些自言自語,嘰里呱啦的,別人也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的語言訓練就從模仿發音開始。教他發“啊”,他看得很認真,但說不出。我們就分解目標:
步:要求他模仿張嘴。
教他張嘴,他沒有做出來。我就將他的手放在我的嘴上體會張嘴的感覺,然后,再把我的手放在他的嘴上幫助他張開。幾次以后,每當我示范張嘴后,他會將我的手放到他的嘴上要我幫助他張嘴。如果我的手不動,他就自己把手放到嘴上,然后張開。逐漸地,他不用手的幫助就能張開嘴巴了。我們馬上強化他。當這種行為穩定后,我們又開始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要求他張嘴發出聲音。
剛開始的幾次也許我們以前只強化他張嘴的行為,他只張嘴而沒有聲音。此時,他對模仿發音的理解就是張嘴。我們嘗試發別的音,他都只有張嘴這一個動作。他認為,你一說話,我只要張嘴就行了,不用去想你到底在說什么。這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對此行為不再強化。張嘴只是過度而已,我們要提高要求。由于沒有得到強化,小好不再只張嘴了,他發出了聲音,但不是“啊”。我們馬上強化他。我們強化的是他發出聲音的行為,盡管他發出的聲音和我們不一樣,但畢竟比只張嘴不出聲音是進步了。
第三步:要求他發出近似“啊”的聲音。
這一階段,我們強化他發出“啊”的近似音。對于發出其他的音的行為不再強化。
這樣,小好由于以前發的音沒有得到強化。他就再隨便發音了。他要認真聽別人在說什么,要求自己作什么。努力模仿我們的發音,力求和我們發的一樣。
第四步:要求他發音“啊”。
這一階段,我們只強化他發出“啊”的行為。對于發出近似“啊”的行為不再強化。
一個模仿發音“啊”的教學過程,分解了四步。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孩子在每一步的過程中,在不斷調整自己。他在想別人要求我做什么,我應該怎樣做。以逐步接近我們的目標最終達到我們的目標。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塑造的過程是為孩子提供達到目標的思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