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矯治
一旦孩子被診斷或懷疑性診斷為有“孤獨癥傾向”時,就要為他提供干預性的訓練,因為訓練是目前惟一有效的矯治途徑。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患孤獨癥的孩子多在3歲前被確診,因此“3~6歲”一直是專家們建議的訓練期,這一時期也是兒童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實驗證明,孤獨癥兒童若在學前經過訓練,他們的智商可以提高12點,美國新澤州大學的有關研究工作于1991年證實了這一點。這一研究甚至表明,孤獨癥兒童學前階段接受訓練后,智力發展的潛力超過了正常兒童,因為在研究中發現,同樣接受學前訓練的正常兒童,雖然可以取得好成績,但幾乎不發生智商的變化。這個測試結果證明了對孤獨癥兒童進行時期訓練是行這有效的,并說明3~6歲是關鍵期。但許多個案也證實,即使是超過這一年齡階段,方法正確的訓練也會使患兒有很大改善,放棄訓練矯治,孩子的狀況只會愈來愈差,只要開始訓練就不算太遲!
目前國內主要運用結構化教學、ABA應用行為分析療法、感覺統合訓練、奧爾夫音樂治療、游戲治療、電腦輔助訓練、多感官治療、職業技能培訓及運動治療等方法。中殘聯要求全國在2015年,達到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因此,在各省市,各地區均已社區康復服務站,要求開展兒童康復教育及年長兒的職業技能訓練。自閉癥兒童通過康復與教育的手段,讓他們能掌握一定的知識及技能,為進入普通學校和幼兒園做好銜接教育的工作,最終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