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研修課程 國學教育機構 國學教育培訓
小老板想成為大老板, 就先要知道倆者本質區別在哪。在 32 大問對話中,南柏先生深度解析了下這個問題,可謂字字珠璣,推薦你好好品味。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好消息,商業首領人生學堂《東方智慧》即將開課了(了解詳情拉至文末),南柏先生將會從人性角度拆解企業家的人生、經營、家庭中面臨的種種困惑,歡迎持續關注哦。
我們設定的終點不一樣,你要為到達終點的準備自然就會不一樣。
——南柏先生
解答問題前,我先講個故事,篇幅不長。
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出生于詩書世家,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學教育。與時人不同的是,他讀書學習卻不以科舉考試為目的。
他 11 歲那年在京師讀書,曾問私塾老師:“何為首等事?”
私塾老師說:“惟讀書登第耳?!?/p>
王陽明卻并不認同,認為“登第恐未為首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
好了,回到主題,你覺得小老板與大老板本質區別是什么?是事業大的人,比事業小的人更聰明嗎?
顯然不是。
恰恰相反,我們總結發現,不但跟聰不聰明無關,反而存在越“聰明”的人卻更難成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這背后映射到的一個關鍵的問題,也就是大老板和小老板的本質區別——是“倆者所立志不同”。
因為一個人最后的人生成就評價,不是因為聰不聰明,甚至不完全在于你夠不夠努力,而取決于你的人生志向,人生格局。
不同的人追求不一樣。那么他要為實現這個追求所準備的和付出的就不一樣。
舉個例子。
比如說我們要出差了。
現在以上海作為原點,出差到蘇州,那你所要準備的隨身財物自然就比較簡單,因為我們可以當天就往返;
倘若把目標定在北京,你所準備的東西肯定要比到蘇州的要多;
那如果是出國呢?
你會發現,我們設定的終點不一樣,你要為到達終點的準備就會不一樣;同樣,一個人的志向不一樣,他今天要為他追求的目標所做出的動作就不一樣。
美國曾有一個理財規劃機構曾花了 50 年時間,跟蹤一百多位白手起家的富人和窮人的經歷和日常習慣,總結出富人和窮人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答案是:野心。
比較窮的人是因為野心不足,就很容易滿足,安于現狀;而比較富的人,他們的野心都很大,志存高遠,自然他們的追求與成就也就不斷攀升。
?古人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一個立志翱翔于九天的,怎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又怎會因為眼前的得失而停止腳步。
一個志存高遠的人,不會被眼前的一點小得小失局限,一點點成就覺得滿足,他會丟掉眼前“得失”這個包袱,果斷越過去,繼續向前,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人生的志向不一樣,導致的人生的格局不一樣,進而人生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發生變化,那么在面對任何事,所決定的取舍、做的決定,都不一樣,這就是倆者最本質的區別。
正如王陽明所言:人生須立志,立志當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