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培訓機構加盟 國學輔導加盟 國學教育模式
智慧,排除了作為確定的本質思考模式,從一開始就以「易」之變化為思考對象,因為「易」之變化多端,由此,智慧展現了其多維性,這是為什么我在維學思想里稱之為「多維智慧」的原因。
多維智慧要求「毋意、毋必、無固、毋我」。智慧對人的要求就是不需要執著的理念,不需要必然的東西,不需要固定不變的立場,不需要突出個人的存在意義,這一切都是為了適應變化的世界,不要干擾變化,如果變化對人還有什么意義的話,那就是在變化中學會截取有利的機會,順勢而為,「我」不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只需要乘勢就行了。
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的智慧缺失,恰恰表明思考不能多維或者變化思考的維度,也就很難適應世界的變化。
智慧無法用定義來概括,因為定義需要一個陳述的主體并限制范圍,而智慧卻要求其多維并在多維度之間轉換,即需要張開其多種思考可能性,智慧總是基于內在變化并要求人適應之。對于一個智慧的人而言,他需要增加思考的維度而不是在某個維度上加強,尤其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思考的維度要大于至少等于面對的問題所含的維度。
因為智慧對多維要求,所以,我們要突破自我,突破我們外在的選擇,突破我們內在的經驗,放棄界定,因為你的界定,你與宇宙分離,因而變得有限,再也不能多維,并由此生成了你的有限的意識。反過來,我們需要轉換意識以便適應變化的世界,這也是智慧的內在要求。
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多維思考的參照?!度龂萘x》里孫策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是孫策多維思考的方式。
我們可以簡易地說:「時運不決問易經,人事不決問孔子,心事不決問佛祖,處世不決問老子,勝敗不決問孫子,人生不決問歷史,組織不決問西學?!咕S學旨在把現有的各種思想變成思考的準繩,真正體現智慧多維的要求,反過來,這也是多維智慧成為維學的思想一部分的原因。
人生是多維的。孔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三十歲就有了確定的志向,四十歲不再困惑也可以禁得住誘惑,五十歲能樂天知命,順其自然,六十歲能聽進各種不同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地做事,而又不超出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