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絲生產用爐設計
時間:2015-07-15 10:16:07 來源:中國百科網 點擊量:458
鋼絲生產用爐設計 |
|
鋼絲生產用爐設計(design of furnace for steel wire production) 對成品或半成品鋼絲進行各種熱處理、干燥和表面鍍層等過程所需用爐。有鋼絲韌化處理爐、鋼絲淬火回火爐、馬弗退火爐、鍍鋅爐、鋼絲罩式爐、罐式爐和鋼絲干燥爐等。 鋼絲韌化處理爐也稱索氏體化處理爐或焙鈍爐,爐子用于鋼絲冷拔前或成品鋼絲的索氏體化處理。由加熱段和淬火段兩部分組成(見圖)。鋼絲呈展開形態通過加熱段加熱到880~920℃,經過適當保溫后立即進入保持460~540℃溫度的淬火段,使鋼絲等溫轉變成索氏體組織。爐子可多頭處理鋼絲,一般同時處理20~40根。 爐子加熱段部分有兩種結構型式,一種是間接加熱,爐內鋪設帶孔馬弗磚,鋼絲在孔內通過,燃料燃燒的火焰和煙氣不與鋼絲接觸,這種結構習慣上稱作馬弗爐;也可用輻射管進行間接加熱。另一種是明火直接加熱,靠燃料不完全燃燒形成的少氧化氣氛來減少鋼絲氧化。直接加熱可大大縮短加熱時間,并提高熱效率。 鋼絲韌化處理爐結構 韌化處理爐的淬火段由淬火鍋、供熱設施、冷卻及循環設施、環保設施等組成。淬火鍋中淬火介質一般為液態鉛。供熱設施可用各種燃料或電能,供熱能力以能在16~24h內將鉛熔化來配備。冷卻設施用于散去鋼絲帶入鉛鍋多余的熱量,循環設施通常用鉛液泵,使鉛液循環達到溫度均勻。環保設施用于去除鉛鍋散發出的鉛蒸氣。 鋼絲韌化處理爐的主要技術指標見表。 鋼絲韌化處理爐主要技術指標
鋼絲韌化處理還可以采用電接觸加熱裝置或散卷韌化處理爐。 電接觸加熱。利用鋼絲本身電阻,通過電流進行加熱。靠調整電壓和導電段長度來控制鋼絲加熱溫度。該裝置由接觸槽、淬火槽、鋼絲導電加熱段和調壓變壓器等組成。接觸槽內盛低熔點合金,作為無火花接觸導電介質。淬火槽內盛液態鉛,既可接觸導電,又可用于鋼絲等溫處理。接觸槽位置可以移動,以改變導電加熱段長度。這種裝置處理的鋼絲質量較好,一般用于較細鋼絲的成品或半成品韌化熱處理。 散卷韌化處理。可將鋼絲卷仍保持圈狀,圈與圈之間拉開一段距離,依次連續通過爐子。用爐輥或輸送帶運送。淬火方式用氣流噴吹或流化床冷卻。這種韌化處理方式爐子較短,熱效率較高,取消了鉛鍋,避免了鉛的污染。但由于鋼絲圈與圈之間互相搭接,冷卻速度不一致,一般用于較粗鋼絲的半成品韌化處理。 鋼絲淬火回火爐用于高碳鋼絲及某些合金鋼絲的油淬火和回火處理,以得到馬氏體或回火索氏體組織。淬火爐與韌化處理爐的加熱段相同,但應通入可控氣氛,以避免脫碳和氧化。回火爐采用直通式。 馬弗退火爐用于低碳鋼絲鍍鋅前再結晶退火。爐子構造與馬弗爐相同,但加熱溫度較低,為670~740℃。也可用輻射管加熱,爐內通可控氣氛進行光亮退火。鋼絲出爐后直接進入鋅鍋進行熱鍍鋅而不經酸洗處理。 鍍鋅爐用于鋼絲表面熱鍍鋅處理,由鋅鍋和供熱設施組成。鋅鍋有金屬鋅鍋和耐火材料鋅鍋兩種。由于金屬鋅鍋易受侵蝕損壞,壽命較短,中國從70年代開始逐步采用耐火材料鋅鍋代替金屬鋅鍋。爐子用煤氣或油作燃料,金屬鋅鍋在鍋側面加熱,也可以燒煤。耐火材料鋅鍋從鋅液的上表面加熱,也可以用電感應加熱。爐子生產能力由鋼絲浸鋅時間確定,常溫鋼絲浸鋅時間一般為每毫米直徑2.5~3s。熱鋼絲浸鋅時間很短,隨鋼絲溫度不同而異。 鋼絲罩式爐用于高碳鋼絲、合金鋼絲、滾珠鋼絲的球化退火或全退火。由內罩、冷卻罩,爐臺及外罩組成。內罩中通可控氣氛,爐臺上設強對流循環風扇。根據生產批量大小選擇爐子規格尺寸,不同規格爐子的尺寸范圍大致是:爐臺直徑1~4.2m,裝料高度1.6~3.2m,裝料量1~50t,爐子通常成圓柱形。爐臺與外罩數量比約為2:1。爐子可用煤氣或電作熱源,用煤氣加熱時在外罩下部布置切向燒嘴,外罩上帶空氣換熱器可以將空氣預熱到400℃左右。由于循環風扇的作用,退火周期縮短且溫度均勻。再結晶退火約為8~13h(外罩時間),球化退火大約為16~24h(外罩時間)。 罐式爐用途與罩式爐相同,由密封罐、加熱坑、預熱坑和冷卻坑組成。預熱坑用于罐和鋼絲的預熱,以回收加熱坑的煙氣余熱。罐的直徑0.95~1.3m,高1.8~2.5m,鋼絲卷通過托盤吊掛在罐蓋上,每罐裝料量0.5~2.0t,適宜于小批量多品種的鋼絲熱處理。 鋼絲干燥爐用于鋼絲酸洗后的干燥。干燥溫度為80~120℃。爐子有隧道式,鏈條輸送式及箱式等。一般采用間接加熱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爐子出爐煙氣的余熱來進行干燥。 上一條 ·軸承熱處理的貝氏體等溫淬火裝備 2015-07-15 下一條 ·吹氧平爐煙塵凈化設計 2015-07-15
同類資訊推薦熱門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