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3月21日,發改委、能源局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
方案強調推動多元化技術發展與安全控制,以示范試點項目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化,到2025年新型儲能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到2030年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
儲能系統在我國電力系統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電力系統中主要在發電側、輸電側等等發輸配用幾個領域都有很廣泛的應用。
主要的應用場景一般就是針對發電+、配電+等發電側配電側和光伏+、充電+等用戶側應用。從這幾個不同的應用場景來判斷,配置儲能,是保護電網和增加容量的重要手段。現在其實國內外都有很多的政策在支持,比如說像國內目前有接近20個省市都出臺了一些政策,要求在發電側要求配一些儲能,這主要跟電網特性相關,因為上光伏、潮汐、風力等新能源的裝機比例擴大以后,發電能源的隨機性給電網沖擊很大。
但是各地和大部分企業在標準和體系方面各自為戰,儲能系統存在諸侯割據的問題,很多連接方式和電源特性不同,裝置要求和工藝規范也難以匹配,造成多方困擾。它的集成等各方面來說都會變得比較成熟。
業內人士表示,更多儲能項目將會在“十四五”期間落地,市場規模將在萬億元以上。
到2025年新型儲能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實施方案》強調,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儲能裝機和配比充分發展。其中強調電化學儲能技術提升降本30%以上,并突出火電與核電機組抽汽蓄能、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
《實施方案》還提出,到2030年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實施方案》強調,不同儲能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發展,并加強對儲能要求,有利于新型儲能系統規范化發展。
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開展鈉離子電池、新型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氫(氨)儲能、熱(冷)儲能等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集中攻關超導、超級電容等儲能技術,研發儲備液態金屬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儲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