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管道地災監測項目
發布時間:2024-02-03
一、項目概況
長慶油田第二輸油處位于延安市吳起縣,區域地貌屬黃土高原梁狀丘陵溝壑區,海拔在1233—1809米之間。區域凍土層厚度約0.82m。
輸油管線管材為無縫鋼管,采用埋地敷設,管頂埋深約1.5-2.5m。本次地災點分別位于鐵西首站、白豹輸油站場站周邊邊坡。
鐵西首站地災邊坡為修建場站時的人工填土邊坡,有多條輸油管線沿邊坡敷設進站,一旦邊坡失穩滑動將造成管線損壞。
邊坡東北部為臨空面,坡頂與底部國道高差約128m。整個邊坡呈三級臺階,其中所需監測段是坡頂人工回填臺階,坡度陡,可達30°-40°,其余兩級為原始土質邊坡,坡度較緩,整體較為穩定。
白豹輸油站整個場站位于梁狀丘陵山頂平地上,丘陵之間為溝壑區。地災點屬人工回填堆土邊坡,但固結年數較長,土體密實,邊坡坡度整體較緩且有大量植被覆蓋。地災點東側有降雨沖刷形成的小沖溝;南側為油站材料堆場,有較為頻繁的動荷載;地災點距離場站圍墻約15米,下方埋有多條進站輸油管線,邊坡位移將直接影響到輸油站正常運行。
為實時監測管線所在邊坡的穩定性,及時對可能發生的邊坡失穩做出正確反應,同時監測邊坡失穩對管線的影響,在現有的人工巡線基礎上,增設邊坡表面位移和管線應變自動化監測,保障輸油管線的正常運行。
二、監測方法及測點布設
本項目依據監測方案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測點布設:
鐵西首站地災點在坡頂輸油管道進站處設置兩個應變監測斷面,每個斷面4支應變計;同時在管道旁2m處設置1個表面位移監測點,以研究邊坡位移變形對輸油管道影響及監控管道運行狀態。
白豹站地災點易受降雨、動荷載等影響。在輸油管道進站處設置兩個應變監測斷面,每個斷面4支應變計;同時在管道及堆料場臨近邊坡坡頂處設置1個表面位移監測點,以研究邊坡位移變形對輸油管道影響程度。
三、監測設備安裝
所有監測儀器統一采用太陽能供電系統,需在現場提前澆筑混凝土墩,預埋入地籠,待混凝土凝固后,進行設備安裝。鐵西首站GNSS基準站設在油站內穩定處,管道應變計安裝需開挖出管道長2m左右,寬1.5m左右,應變計設定兩個監測斷面,斷面間距1.5m,應變計其中3支按照品字形安裝在管道頂部及兩測,1支安裝在管道橫切面45°方向。GNSS測點就近安裝在邊坡不穩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