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ISO13485解讀無紡布答案
「無紡布」(也叫「不織布」)是因制作過程得名的,這種布料并不是紡織出來的。我們常穿的各式衣物,棉、麻、絲綢總歸是在機器上橫緯豎經的一點點編織成型。
而「無紡布」是類似我們做毛氈的針扎法,沒有編織一說,是用 N 根針齊刷刷不停的戳勾戳勾,去讓棉花結構糾結凝實到一起,然后處理成這么一層平面狀的布料。這也不是什么金貴的材料,爺爺奶奶去參加個啥老年人健康活動,分到手的那種「環保袋」,大多就是用「無紡布」做出來的。
而醫用口罩中間過濾層要用熔噴布,也就是把 PP(丙綸)等切片粒子加熱融化,加壓從小孔噴出來很細很的絲,噴到網簾上,輸送到加熱的軋輥熱壓定型成布。內外層一般用紡粘布,成布過程相近,分親水、疏水不同的功能。
內外層也可更改,外層襯針刺布提高厚度和硬度,但只能阻隔飛沫,不能阻擋病毒;內層改為更為柔軟的 ES熱軋布,提高舒適度。
那為什么這么多天了,還會口罩緊缺呢?因為市場關系就是供不應求...作為一次性的消耗品,全國十幾億人都想每天人手要幾個,一下子爆炸式的需求量,再加上原材料供應緊張,制造大國緊急復工,晝夜趕工,一時也供應不上...
◆ 合并三層
這樣的三層無紡布原料,就是經過下圖這樣的生產機疊合在一起。
有沒有注意到這臺機器的左上角這個小喇叭?有條串線穿過喇叭口不停地往里送。
◆ 縫進鼻夾
這就要看口罩的第二個結構:口罩上部那根可彎折的金屬絲。佩戴的時候要捏合鼻夾固定到鼻梁上,這樣戴口罩才會嚴實,不然沒這結構的話,我這種塌鼻子漏風是比較嚴重的,密封不嚴密,影響防護效果...
來看一個特寫,就是沿著無紡布的一側匹配輸送金屬絲,然后下圖結構一卷邊,后面再一縫合,就搞定了。
◆ 層疊部分
口罩主體部分就是下圖這個層疊結構,拉開來完全罩住口鼻,臉大也不怕。
這個層疊結構截面長這樣,這就需要有一個機器折疊的環節。
就是下圖這樣的機械設計,有這么三片可調節的斜面,設定好小斜角,讓大片無紡布沿著這幾個斜面,由左到右逐漸變窄的歸攏出「折疊結構」來。
接著還有一個壓片的環節,把口罩表面壓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