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石牌坊是漢族傳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建筑類型,用石材修建的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勛、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筑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更被海外當作漢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建筑。所謂牌坊,是古代為表彰功勛、科舉、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除用作山門外,牌坊大多橫跨在舊時的主要街巷、交通要道、橋梁津渡處。四柱三空,多脊飛檐,雕刻精美,48部傳統川劇戲曲,169幅浮雕戲劇場面,570多個戲劇人物……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襄石牌坊。
石牌坊面南背北,呈3間門洞形,中門較寬大,兩邊側門略小。寬約10米,高約11米。4根1米見方的大石柱,柱前柱后共有8尊威武儼然的雄獅,每尊雄獅身上還各跨著1尊慈眉善目、莊嚴肅穆的菩薩或古佛。柱上牌坊分為4層,制作精巧,被稱為“4層多脊檐”。南北2大面,東西8小面,垂直3段式,每層對稱,立體上瞧去,逐層內縮,整體呈寶塔形狀。
最引人入勝的是牌坊的脊檐,頗具想象力,兩面各有9條龍,遠觀,宛如正熊熊燃燒的烈焰,耐人尋味。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國古代建筑物的經典。但石牌坊上的龍卻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龍,我們常見建筑雕刻的龍,多是嘴上含著圓珠,或以二龍戲珠,以示吉祥。而這18條龍,嘴里叼著的卻是長劍的劍柄,長劍沿著咽喉而下,直抵盤龍的腹面似乎是要竭力表現龍的威武雄壯。同時,每層兩側的飛檐如火焰一般凌空閃耀,層層遞減,縮小到頂端既合成一個寶塔,造型均勻而集中,形似火炬氣勢協調的同時又顯得古樸壯觀。
用石修建的牌坊,是一種裝飾建筑物。常見于古代陵園。如北京明代陵墓外面的大紅門前,有石牌坊一座。整個牌坊為五間六柱十一樓,結構勻稱和諧,造型美觀大方。牌坊用純一色的漢白玉雕制而成。柱石的上方刻有麒麟、獅子,夾柱石的浮雕有雙獅戲彩珠,牌坊上還雕刻著其他怪獸云紋。是我國建筑藝術的一大特色。
全石仿木結構,亭閣式斗拱建筑,飛檐翅角,三門四柱。高6.80米,寬6.3米。明天啟年間,因土王覃鼎征戰有功,朝廷賜建牌坊一座。整座牌坊上刻有“荊南雄鎮”,反面刻有“楚蜀屏翰”。整座牌坊上刻有“土王巡游”、“漁樵耕讀”、“云吞雨霧”、“哪吒鬧?!薄ⅰ盎笔a送子”等浮雕圖案。正面兩角有浮雕象鼻對峙。兩側基石柱各有撐鼓,石柱兩側配有石獅。牌坊于案運用浮雕、透雕等手法。
石牌坊制作安裝步驟
是組織人員。想要制作出一個好的石牌坊,首先應該組織一個具有經驗豐富和工作認真負責的施工隊伍。有經驗豐富的選材人員、技術好的雕刻人員和膽大心細的安裝人員等等,每個成員都要做好自己所負責的工作。
第二是選擇石材,選擇石料應該一“量”二“看”三“聽”四“杵”。一量是選擇合適的石材進行丈量,還要檢查四角六面十二楞是否符合制作要求,不然石材再好,也是一塊廢料。二是看石材切開的那一面,要選擇顏色比較一樣的石材,否則雕刻出來色差會比較大。應該選擇順蹅不用橫蹅,制作的石牌坊大部分都是臥蹅面朝外,因為這樣色澤比較一樣,柱、梁、坊的承載強度比較高。三聽是用手敲砸石頭,如果聲音清脆,說明石材的整體性能好。如果發出的聲音是啪嚓,那就說明石頭的整體性能不好,用來雕刻石牌坊會出現斷裂現象。四杵是用釬子杵一杵石料的凸出部位,進一步檢查石材的的硬度和密度。
第三是施工制作石牌坊,首先應該耐心的看懂設計圖紙,然后按照圖紙,進行打樣,打樣時決不可草率行事。否則,安裝時會出現很大誤差。
第四是雕刻,不管雕刻的是深浮雕,淺浮雕,圓雕,還是透雕,都要先定出基本輪廓,從而進一步定型,然后根據高低變化及遠近層次,在進行的處理,當整體效果定型之后,在精雕細刻,更進一步的深入刻畫,使之各種雕刻技法,在石牌樓上得到體現。
第五是石牌坊包裝,如果沒有大的構件可以使用托板包裝,將石牌坊的那種小的部分放在托板上包好,然后在用繩子捆牢,同時也要在繩子與構件之間要墊上一塊破輪胎,以防傷到構件。
第六是裝卸運輸,裝卸的時候要用吊車裝卸,因為吊車的速度比較平穩,容易做到輕吊輕放。運送的時候注意不要超載,遇見不平穩的路要放慢車速。卸載的時候要放在離安裝石牌坊較近的地方,以免第二次搬運。
石牌坊的設計與制作是將石頭作為載體,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體現我國豐富的文化內涵的過程。在許多街巷道橋、園林名勝、書院孔廟、陵墓祠堂等公共場合,都能看見石牌坊。其造型多樣,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裝飾著我國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