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
登許多假山,印象卻都沒有這兩個假山深刻。曲江的大唐芙蓉園里的假山是用挖芙蓉湖后堆積造型,世博園中一些是利用原挖沙土隨勢加工,這些假山造型都很隨勢簡單,不過體量更大些,其實現在隨著機械噸位的提升,要造一個假山并不難,難的是和周圍環境協調,提升景觀的品位和特色。
親臨目睹一個用混凝土造山,還是在工作后。某業主決定在一條圓環路上修了水池,起到點睛增彩效果,于是請了個匠人造假山。業主說匠人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自小喜歡美術,對雕塑無師自通,已經在別處造了幾個假山,更在南山廟里造了多處菩薩像了。
這么重要的一個建筑景觀小品,我覺得還是謹慎點好,為了效果,要求匠人必須畫圖紙做小樣,爭得同意再塑假山,匠人也拿出他畫的白描,接著又在一塊木板上用石膏塑出。我們提出一系列修改意見后匠人再次做小樣,于是假山開始建造了。
幾個工人挖基礎,處理地基,綁扎鋼筋,然后一層層在上面粘敷細石混凝土。整整忙了幾天,還在上面覆蓋草簾每天澆水養護,一周后該一睹廬山真面目了。出來的效果和小樣是那么不同:小樣秀美挺拔,成品凝重沉穩甚至有些笨拙。
三維空間用手工、靠眼力放大只能憑感覺和審美修養。再說塑型時候他都是局部看自己的作品,現場也不允許他站遠把握大關系。
業主顯然對這個作品并不欣賞,只是推倒重來已經不可能。
匠人已經盡力了,不能一味責怪,我再次說出自己的感受和修改意見。他也很謙虛,不好意思地說:“塑好后,我也覺得不對勁。山不規則,不好塑,每個山都不一樣,每個人認為美的山也不同,不像菩薩像形狀都近乎相似。這樣吧,我盡量鑿毛修改。”
但是大形已定,修改除了造成色澤不一還會造成補丁之嫌。于是他又在整個露出的假山上刷上了素水泥漿和礦物顏料混合成的液體,這下山更似砂巖一樣粗糙。他建議買上假道具“亭臺樓榭、橋、假樹之類”的弱化,給假山增加靈氣。
假山造成,每逢假日業主都會開起噴泉示客,飛濺的水柱隱約起假山的輪廓,減少它的體量、藏拙。噴泉所用的配電柜和循環泵這些凌亂的機關,都藏在掏空的假山中室的暗門中,你不留心是覺察不出的。但平日不開噴泉時候假山烏禿禿的佇立,難免叫人生厭。再次到那座假山下,看見上面爬著金銀花等藤蔓,再看半池水中游戲穿梭的魚,一下覺得清爽許多,原來主人也是聰明的。
看來假山要為人接納欣賞,它得有借鑒自然的章法和美感。
試想如果我們的眼前都是一馬平川,一覽無余,那么顯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