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專利又作為知識產權的核心內容,已逐漸成為各大企業發展競爭的的必要因素
但在專利申請過程中,仍存在不少誤區
自主研發產品無需申請專利就能獲得保護
一些發明人認為,只要是自己研發的產品,無需申請就能獲得保護。
其實不然,專利是一種壟斷權,以在先申請為原則,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發明創造誰先申請,專利權就授予誰,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如若不申請專利,就得不到法律確認和保護,一旦出現侵權行為,研發者就無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責任。
投入規模生產后才申請專利
一些申請人認為專利申請成功后,就能 獲得保護,從而忽視后期的繼續研發工作。
即使開發出新產品,也不再申請專利。這種一勞永逸的思想,會限制專利的延伸和專利保護,如果他人針對已申請的產品進行了改進,并獲得專利授權,就會影響原專利價值的發揮,甚至會導致原專利權人變成侵權人。
一項成果只能申請一類專利
一些申請人認為一項技術成果只能申請一類專利,要么是發明專利,要么是外觀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
三種專利保護的側 不同:
發明專利主要針對創造性較強的專利,產品工藝方法或者產品結構等等,一般需要兩年左右獲得授權;
實用新型則是針對產品的結構方面申報保護,一般6個月左右獲得授權;
外觀專利則是針對產品的外觀申請,一般4個月獲得授權。
先發表成果再申請專利
一些發明人取得研究成果后急于發表文章或成果鑒定,而沒有想到先申請專利保護。因為發表文章或成果鑒定不可避免地要公開技術內容,使專利申請失去新穎性而得不到保護,更容易被他人抄襲并進行申請,得不償失。
申請專利沒提前進行檢索
一些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都沒有做查新檢索,對技術方案的新穎性如何不確定,根本不知道其技術方案有沒有公開過或公開使用過。實際上,往往很多都已重復。
所以,為避免 資源的浪費,專利檢索是申請專利時必不可少的環節,
專利申請完成卻不進行有效管理
一些企業申請了很多專利,但無專人管理。
每月不及時繳納年費而產生滯納金,甚至將視為放棄而終止該專利權,有的專利已無市場價值還在交納年費;
有的專利權已經遭受侵犯但企業管理者對專利特征不了解,不能及時提起訴訟,還有的則是專利文書撰寫的申請質量差,不能起到應該有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