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石作為觀賞石,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自然形紅絲石,即天然形成,獨立成塊,不經為加工的紅絲石;二是磨制后的紅絲硯賞石,石質細膩,膏潤華澤,紅黃顏色對比鮮明,絲紋變化豐富。
紅絲石屬微晶質灰巖,顆粒均勻,石質致密細膩,硬度約4度左右。色彩豐富,常見有黃地紅絲、紅地黃絲、紫紅地褐絲、紅褐地紫絲、紫地黃絲、紫地黑絲等,尤以黃地紅絲、紫地黑絲者為佳。石上垂直剖面的紋理基本平行,含有后期構造裂隙影響所構成的錯斷或斜交,層面上的紋理則千回百轉,層次分明,尤似天然云紋、水紋、刷絲紋等,千姿百態。石內絲紋多者達十多層,且紋理變幻無窮,天然形成山水草木、陽光月暈,人物鳥獸等狀,瑰麗多姿,獨具特色,可制作成高品位的觀賞石。
這種石頭在宋朝就已經面臨枯竭,原因是它的質地最適合制造硯臺,由于其特殊材質,使得紅絲石硯不漬磨,不損毫,文人墨客推崇的紅絲石硯臺居四大名硯之首,隨著紅絲石資源的日漸減少,那些具有悠遠文化氣息的硯 臺作品連連升值。紅絲石作品升值空間大,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