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水稻會帶來基因污染?距離十米遠風險可降至十萬分之一
時間:2015-11-10 12:58:42 來源:中國食品網 點擊量:255
中國食品追溯 轉基因作為生物育種的方法之一,安全性一直備受公眾關注。
轉基因農作物中被轉入的基因,通過花粉的自然散粉等方式向周圍的非轉基因農作物等擴散,這種現象被稱為基因漂移,它可能導致潛在的生態影響。
11月7日,2015年媒體記者轉基因報道研修班在上海開課,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盧寶榮介紹了基因漂移的研究進展。
盧寶榮表示,對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采取空間隔離,可以有效地防止基因漂移。以兩種水稻品種為例,一種轉基因,一種非轉基因,如果它們的種植間距越大,二者發生基因漂移的頻率就越低。當二者間距達到10米時,它們發生基因漂移的頻率會降低到十萬分之一。而中國現行規定,在試驗田中,轉基因水稻隔離種植的距離至少一百米。
實際上,以傳粉為介導的基因漂移是自然界的一種普遍生物現象,本身并不存在風險,只是因為轉基因可以借助基因漂移逃逸到生態環境中,才會引起關注。
歐盟規定,轉基因含量在0.9%以下食品不用標識“轉基因”,日本的這一閾值為5%。但研究發現,兩種水稻即使種植間距很近,它們發生基因漂移的頻率,也不超過1%。
因此,盧寶榮認為,基因漂移帶來的轉基因“混雜”,在水稻中是可以控制的。
從2000年開始,復旦大學的二十余名研究人員開始研究轉基因植物的環境生物安全問題,科研經費超過1500萬,項目實驗在中外均有分布,通過控制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品種栽種距離,從20厘米到五米、十米、二十米,監測兩類水稻品種間雜交的頻率變化。通過數百萬份的數據統計,研究人員得出了上述結論。
如果植物之間基因漂移導致的潛在風險可以防控,那么轉基因對土壤微生物造成的影響呢?
盧寶榮認為,目前轉基因農作物不會對土壤微生物造成影響。他再以抗蟲基因——Bt(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殺蟲蛋白基因)基因為例,解釋說,Bt本來就來自于土壤,大量研究證明不會對土壤微生物造成影響。
此外,盧寶榮表示,基因從一個植物品種轉移到另一個品種,就叫“轉基因”,因此傳統育種也是一種廣義的轉基因。只不過在傳統育種中,轉基因是用人工雜交的方法來實現的,這個過程通常比較慢,現在用轉基因技術比較快,準確性也更高。
2009年11月,農業部批準了兩個Bt抗蟲轉基因水稻品系的安全證書,但這兩種轉基因水稻尚未進入品種審定,商業化推廣至今仍無定數,目前我國并未商業化生產轉基因主糧,已批準可用于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品種只有轉基因抗蟲棉和轉基因木瓜。
上一條 ·人民幣匯率交易中間價:1美元對人民幣6.3602元 2015-11-10
下一條 ·11月10日錦盛控股錦綸FDY為19000元 2015-11-10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江門茶葉盒標牌公司,門業銘牌公司2025-04-27
·商丘啞光不銹鋼管定購,薄壁不銹鋼管訂制2025-04-27
·河南道路用防水卷材設備加工2025-04-27
·河南土工布生態袋型號2025-04-27
·濟南大葉黃楊球價格,大葉黃楊杯苗供應商2025-04-27
·湖南鋁片銘牌哪里買,鋁片銘牌生產2025-04-27
·衡陽市五邦木業板材批發,五邦木業輕鋼龍骨板材廠家直銷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