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目標就是在保證農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時,建立多用水多花錢,少用水少花錢,不用水得補貼的機制。既不在總體上增加農民負擔,又促進節約用水。本項目啟動后,節水示范區管理單位將積極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科學核定農業供水成本,推動落實灌排工程運行維護費財政補助政策,從成本扣除財政補助部分確定最終水價,并推進定額內用水實行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通過明確農業水權,推行用水定額管理,逐級分配到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或用水戶,從而實現農業用水總量“封頂”目標,變“大鍋水”為“商品水”。同時,配套完善農業供水計量設施體系。
1個骨干信息網,通過自建專網,形成覆蓋劉集管理段、柴集管理段所轄主渠道沿線的高速寬帶網絡;5類信息采集系統,通過水位、視頻、圖像、閘控、流量等信息的采集,輔之以量水建筑物,實現水位流量等信息的實時監控,為切實算好水帳、水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基礎;5類數據庫,通過灌區基礎數據庫、工程三維仿真模型庫、空間地理數據庫、灌區工程監測數據庫、灌區供用水管理數據庫等數據庫建設,實現數據共享;1個基于三維地理信息的可視化平臺,基于GIS技術完成各信息化系統的整合,開發WEB端信息管理系統及手機移動APP,初步建成統一的漳河三干渠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核心示范區信息化管理平臺。
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漳河三干渠灌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區信息快速傳輸、共享,分渠、支渠及重要閘站可測、可視、關鍵部位可控,并基于GIS實現對整個灌區用水的動態管理,為示范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利用提供調度運行決策支持,為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用水體系提供信息、計量及管理支持。
通過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技術手段,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合理確定農業水價,建立節水獎勵和補貼機制,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通過創新研制的田間測控一體化裝置,實現總量控制測控在渠首,定額管理定向管控到田間,建立農業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促進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等重要農作物合理用水需求,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普遍實行,可持續的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基本建立,適用的農業節水技術措施普遍應用。
通過基于4G公網分層分級數據采集、監測、控制,多種靈活的通信組網方式,采用了手機網絡、Zigbee自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