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新栽培模式對提高地溫、除草、保墑有顯著益處,地膜增厚使地膜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對減少農田‘白色污染’有重要作用。”沙灣市農科金岳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韓波望著豐收在即的棉田說,新的栽培模式配合全程機械化作業,可使棉花畝均增產30—50公斤。
矮密早栽培、節水、播種、水肥調控等一系列的植棉技術,使棉花在新疆干旱荒漠區表現出顯著的豐產性和。“的生產技術不僅大幅提高棉花單產,而且節約了灌溉水資源、減少了勞動消耗、緩解了棉田勞動力不足等難題,為新疆棉花增強競爭力創造了有利條件。”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和農藥管理處處長湯義武介紹,在持續提高生產水平的基礎上,全區把高棉田和棉花“百萬畝”制種基地建設、“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等工作有機銜接起來,形成6個百萬畝以上棉花優勢產區,棉花產量占全區棉花總產的80%以上。
同時,我區持續提升棉花生產機械化水平,制定機采棉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創建萬畝集中連片的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基地,示范帶動棉花生產由小農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推進棉花生產向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轉型發展。2021年新疆棉花機械采收面積3000余萬畝,機采率從2014年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