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爬模應變監測案例
發布時間:2023-12-19
一、項目概況
同仁至賽爾龍(青甘界)段公路起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保安鎮,經黃南州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止于青甘省界的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賽爾龍鄉。此項目是該路段某一段大橋橋墩爬模架監測,該橋墩建成后可達上百米,對施工安全要求較高。
在施工期間,對自動化爬模整體受力結構要求較高。為保證施工期間爬模架正常運行、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為確保施工質量,保證工程按預期目標進行,采取自動化應變監測。因現場施工條件限制,選擇在主要受力桿件中具有代表性桿件進行監測。
自動化監測是工程建設實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亦是判斷周邊環境、構筑物主要依據,同時有著采集便捷、數據準確、省時省力、長期觀測等諸多優點。監測數據的可視化,對該公司今后的施工建設也有重要參考意義。
二、監測方法及測點布設
本項目依據設計圖紙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
應變監測包括左幅和右幅兩個橋墩,分別布設在兩個橋墩爬架斜撐上部。
右幅線路包括8個應變計,一套聲光報警器、一套振弦數據采集儀。由于橋墩整體呈現長方形,短邊有3根斜撐,長邊有5根斜撐。在布設時,短邊采用第1、3根斜撐安裝應變計,長邊采用第2、4根斜撐安裝應變計。
左幅線路包括8個應變計,一套聲光報警器、一套振弦數據采集儀。由于左右橋墩爬架類似,采取跟右幅相同的布設方式。
三、監測設備安裝
依據《同賽爬模自動化監測方案》,了解設備安裝技術要求以確保安裝工作滿足安全、質量、進度要求。
傳感器安裝于各斜撐上部,線路由頂端外伸至爬架外圍擋板,統一集成到設備箱內的振弦傳感器采集數據。為確保數據穩定,滿足長期監測要求,本次安裝采用焊接的方式。
安裝時,首先固定好焊接支座,待溫度下降后,連接傳感器底座與焊接支座,安裝同時采用便攜式讀數儀讀取傳感器數值,確保傳感器安裝完成后能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