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促鐵礦石高位盤整 專家建言期現結合上牢“價格險”
發布時間:2020-03-26
春節后,受外礦減運、國內疫情等影響,鐵礦石期價呈現先跌后補漲的震蕩走勢,2005合約在節后結算價一度跌至580元/噸的低位,隨后開始了修復性調整,上周五結算價669元/噸,較年初和春節前分別上漲2.1%和1.5%。分析人士指出,近一段時間鐵礦石期貨走勢是對節后大跌的修復,今年前兩月可觀的粗鋼產量和高爐生產率疊加境外颶風、疫情等因素影響,也支撐鐵礦價格。同時,當前 市場由于疫情產生的系統性風險擔憂情緒,已倒逼股期聯動高度緊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鐵礦石等黑色商品的價格波動。
有產業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由于鐵礦石期貨市場保持成熟穩健運行,其投資者參與度和結構日趨完善,價格信號充分反映供需及市場預期,僅憑個別投資者很難影響鐵礦石期價走勢;目前鐵礦石期價與鋼鐵、建材走勢相比,基本呈現同步波動格局,且近幾日有明顯的漲幅收窄甚至下跌跡象。面對疫情特殊時期的風險,相關企業更應積極運用衍生品工具控制風險。
下游復工政策
利好鐵礦石價格
近期鐵礦石期價高位盤整,符合市場預期。《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上周五鐵礦石2005主力合約結算價為669元/噸,延續近期的高位震蕩勢頭。相比于原油、化工板塊如“驚弓之鳥”般的下跌,鐵礦石等黑色大宗商品走勢在上周卻是別樣的“風景”,引起市場關注,也有人提出了對鐵礦石價格脫離供需基本面的疑問。
對近期價格走勢,行業專家自有聲音。“春節后,鐵礦石價格經歷了先跌后補漲的過程,且波動大于其他黑色系品種,主要是市場對鐵礦石的預期差異較大。疫情爆發后,產業鏈認為鋼廠會大幅減少產量。”光大期貨研究所黑色研究總監邱躍成介紹,節后礦石累庫預期已被證偽,鋼廠減產主要通過調節廢鋼比例、減少短流程生產等來實現,鐵礦石需求并未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