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明確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點,為實現教育2035中長期目標以及2050遠景目標奠定重要基礎。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在一定程度上來講,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直接關系到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質量。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高等職業教育使命重大、任務艱巨。在實際工作中,高職教育要將資源、政策完全、徹底投入到自身內涵建設上,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難題,書寫好高職教育以質量固根基、以質量增活力、以質量促發展的新篇章。
一、新時代的新高職
改革開放以來,高職教育在辦學思想、辦學主體、物質資源、師資條件及育人質量等方面產生了明顯變化。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的突出位置。國家層面了一系列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形成了涵蓋招生、教學、師資、管理、投入、學生資助、行業企業參與等多個方面的制度和標準體系,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生均撥款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增教育經費分配向職業教育傾斜形成共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類型特色進一步彰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基本建成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改革發展中的各項工作均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明確提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國教育大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紀元,系統總結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對新時代教育工作進行了部署,也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要求。
二、新高職的新目標
不難發現,改革開放以來的職業教育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獲得感更加充分,但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求也隨之更加旺盛,期待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會手藝到技藝精、從可就業到能發展、從“本地游”到“ 通”、從初始追求人人能學習的“機會公平”到如今人人能成才的“結果公平”。職業教育還存在著體量大但不強、社會吸引力有且不旺、產教融合程度不深、多元參與聚而不融等問題。
隨著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的蓬勃興起,面對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面對新形勢下黨和國家賦予職業教育的高要求、新使命,高職教育在肩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創業職能的同時,更加需要、深度對接市場需求、更大規模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更多的“大國工匠”,助力全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三、新高職的新征程
高職教育應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戰略布局,不忘初心、創新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質量為核心,堅持面向市場、突出改革創新、突出服務發展、突出中國特色、突出國際視野;通過有效提升培養質量、著力打造“工匠之師”、提升社會服務、實質推進協同育人、加速推進信息化、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加快補齊技術服務和研發短板。把高質量發展高職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做出高職教育應有的貢獻。
(一)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政治方向
(二)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三)深度產教融合、建設特色專業
(四)提升服務能力、增強服務實效
二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通過技術創新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究和產品升級,在傳承技術技能的同時,緊跟社會需求、緊貼行業企業,緊跟產業發展的前沿,積極開展科技應用于研發工作,通過“產教融合平臺”與“技術技能平臺”建設,引導行業企業用人單位深度參與人才培養,發揮多元辦學主體各自的優勢,實質推進協同育人;以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產品研發、工藝開發、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技能大師培養等為主要內容,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深度參與企業技術改造與更新,為行業企業創造新的效益增長點;主動開展技能補償、拓展教育與培訓等服務,提升民族傳統工藝的高保真傳承和高水平創新能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切實增強高職教育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