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說課
說課要求“六說”
即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訓練、說程序。
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結點。教法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而選擇的 ,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手段;訓練包括課內的和課外的,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途徑;程序則是優化教學過程和優化課堂結構的教學方案。
“六說”構成說課的整體內容,也構成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二是綜合組織,按教學程序來說,將“六說”內容分布在各教學環節中,這樣說藝術性強,流暢,渾然一體,但組織材料費力,還會條理不清。
總之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說課方法。
2上課
把握熱鬧的“度”,該“熱鬧”時才“熱鬧”。
從頭熱鬧到尾的一堂課是不正常的,反之,從頭到尾都不熱鬧的一潭死水的課也不正常。老師應是一堂課的“控制師”,如何當好“控制師”的角色是每個人都必須深入思考的。
老師應該給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
不要讓學生很快說出答案,應 學生信口開河的發言習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取決于對知識的理解領悟程度。每個學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樣的, 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作為課堂的“控制師”,老師提出的問題應從簡單逐步走向復雜,循序漸進,實實在在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另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做練習認真細致的習慣。新的教學理念追求生成性、領悟性,但違背生成規律缺乏有效的引導,也會導致學生無所是從,也是課堂的一種病態。
要想使一堂課 ,老師們應該這樣:
1. 擺正心態,自然和諧的生成,不違背規律,不拔苗助長。
2. 認真鉆研教材,以生成的動態為導向,提高預設的可變性,不死搬硬套,多設想幾套教學方案,根據課堂變化的情況隨時改變自己的教法。
3. 設計問題有針對性,提問有價值的問題,提問學生感興趣或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
4. 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課都樹立:
服務意識——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需要意識——為學生的需要服務;
生成意識——根據課上發生的情況或某種需要,隨機調整;
效果意識——力爭讓學生一課一得;
總之,每位老師要做到:教學與藝術聯姻, 同樂趣俱來。
3聽課
教師聽課應該按下面三個步驟來進行:課前要有 的準備工作;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聽課后要思考和整理。
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
對于教師的教,聽課時 應該關注的是:
1. 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目標在何時采用何種方式呈現?
2. 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哪些活動?
3. 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結合了哪些生活實際?
4. 采用哪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5. 設計了哪些教學活動步驟?
6. 使哪些知識系統化?補充哪些知識?
7. 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技能?達到什么地步?
8. 滲透哪些教學思想?
9. 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聽課時應該關注:
1. 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 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
3. 學生是否樂于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
4. 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
4評課
不要面面俱到,要有側 ,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1. 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具體、適宜。
2. 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
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性、科學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 ,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以上這些說課、上課、聽課、評課訣竅,拿來就能用,建議各位老師慢慢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