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慶氣派的大紅燈籠,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形態各異的卡通人物,您能想象這樣一個五彩斑斕的樂園是由一條條紙繩制作成的嗎,大院能人周東平就能做到。記者 周芳 攝
喜慶氣派的大紅燈籠,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形態各異的卡通人物,您能想象這樣一個五彩斑斕的樂園是由一條條紙繩制作成的嗎?
周東平是沈陽市和平區光榮二校的一名美術老師,心靈手巧的她在工作之余 喜歡從生活中找靈感進行手工制作。早在1994年,就開始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手工創作,她發現用紙繩來做一些燈罩,工藝品既美觀大方,又可循環使用,利于環保。
要學會這門絕活程序也不少。得先將紙繩一層層纏到球體,正方體的模具上做出美觀的形狀,再用膠水將形狀固定,拆下模具,一個富有民族色彩的漂亮彩燈燈罩就成形了。 后將彩色燈泡或LED彩泡放入其中,既省電又安全。不過說著簡單,做起來就沒那么輕松了。她通過反復的制作,總結經驗方法,在自己打制模具之余,還利用廢舊電池、氣球等常見的物品充當模具,將一些看似沒有用的東西重新利用了起來。十幾年的不斷創作,她的作品數量已經形成相當大的規模。 “東西實在太多了,擺放雜亂,家里的空間都要被我的作品填滿了。因為業余時間都忙著做手工,也耽誤了做家務。 ”她笑著告訴記者。不過,朋友、鄰居們的喜愛卻是她的精神動力,“平時把我做的燈罩送給街坊鄰居,他們都非常喜歡。我的一個朋友家里燈罩壞了,我就用紙繩對壞了的燈罩進行了加工,結果比原來的還好看! ”
在2007年5月,周東平的《彩色空心繩藝燈》成功獲得專利權, 后她表示會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繩藝燈的技術傳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