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灣區回收舊書盧灣區舊書回收盧灣區收購舊書(蔡先生:13381855390)中國古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外文獻交流史的研究是中國古文獻學的有機內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 存在。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提出“漢籍之路”,就是要強調典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發揮的重大作用。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除了絲綢、茶葉、奇器外,還有一種十分珍貴的東西——典籍,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典籍交流已被國家高度重視。以往中外學者對文化交流的研究多側重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而典籍文獻往往被認為是歷史研究的史料基礎。其實,文獻交流是文化交流——尤其是某些歷史時期文化交流的主要內容,是文化交流史重要的研究對象之一。文獻不僅是記錄與保存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文化傳播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這些中國古籍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流通的歷史本身就是文獻流通史的主要內容。明末清初,歐洲傳教士入華,西方書籍就是他們獲得中國人好感的重要工具,不僅從歐洲募集大量西方書籍并攜帶至中國,而且將中國古籍攜帶、譯介至歐洲,成為中西文獻交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1877年2月,英國哈福德史蒂夫·奧斯丁父子出版社出版的《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古籍和印刷品目錄》中有這樣一段序言:“本目錄包括的中國圖書于不同時間、不同條件逐漸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