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小廁所,大健康,阻斷疾病傳播。農村改廁是改善農村環境、防治農村疾病的治本之策。人體排泄物里殘留許多病菌、病毒,廁所因此也就成為 容易傳播疾病的地方之一。 據統計,我國農村地區有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余種。通過改造曾經“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臭氣沖天、蠅蛆成群的簡陋農村廁所,對糞便實施無害化處理,有效殺滅糞便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減少蚊蠅滋生,不僅能夠嚴控霍亂、痢疾等腸道傳染病和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也可以減少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實現從源頭有效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如,山西省運城市絳縣,通過廁所革命使6萬多農村居民告別蚊蠅滋生的老式早廁,當地腸道傳染病減少46%,蛔蟲病減少40%,蠅蟲密度降低90%以上。
小廁所,大民生,培育綠色生活。“ 廁所革命”是對農村居民傳統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農村居民傳統的生活習慣依然普遍存在,盡管多數村莊已實現“半城鎮化”,但大多數村民長期以來習慣于“茅坑”式如廁方式,環境衛生難以改善。通過改水改廁的“小切口”,大力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可以幫助農村居民改變不良衛生習慣,提高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個人衛生行為形成率,潛移默化提升農村居民健康衛生素質,增強農村居民健康意識,促進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綠色生活方式。根據國家衛計委調查數據顯示,改廁前后我國農村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由70%提高到77%,飯前、便后洗手的農村居民比例分別提高了21. 5%和 %。
小廁所,大載體,提升文明素養。“廁所革命”是促進農村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在傳統思維中,廁所是“藏污納垢之地”,
難登大雅之堂,廁所文化的缺失影響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農村改廁,一方面是對老百姓只重視“進口”,不重視“出口”傳統觀念的改變,促使農村居民群眾關注廁所的建設和管理,使廁所成為創造美、傳播美、享受美、分享美、奉獻美的載體。另一方面,也是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基本道德素質的重要契機,通過教育、宣傳、引導等方式,倡導文明如廁、干凈衛生的理念,提高村民文明用廁和廁所保潔的意識,維護公共空間的衛生環境,愛護公共設施,形成健康文明的文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