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廁所的歷史比較久遠,據《周禮》記載,我國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在路邊、道旁建有廁所。上古時代,人類“穴居而野處”,自然是隨 便。但為了防止氣味對生活的影響或可能招致野獸的傷害,一般大小便會稍微離開居住點,并在下風頭。
據考古發掘,我國目前 早的廁所是在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遺址發現,距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北京 早的廁所見于房山區董家林村的燕國國都遺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從西周到春秋時期,廁所的使用已較為普遍了。那時的廁所僅是一個簡單的土坑,但廁所不能共同使用,人死之后,便由奴隸將廁所填埋。徐州漢王墓發現結構完整的廁所,其溝槽式的廁坑和如今見到的廁所簡直無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現在能看到的古代居民廁所主要是元、明、清時代的。北方的男廁大多采用蹲坑式,除此之外也有用一大壺或木桶充當尿槽,糞坑一般用磚砌成,也有的埋一些小水缸作糞坑。婦女使用“灰桶子”,里面放上炭灰,桶口放上用蒲草編成的桶圈。住宅的廁所大都為男女輪流使用,北方大宅院中的廁所男女分設。男廁設在外院,女廁設在后院僻靜處。北方住宅大多數是四合院。考慮到日照關系,四合院大都坐北朝南,大門位于宅院東南角。根據院主的社會經濟地位,院子分大小,有單層院、雙層院、三層院,甚至有三層以上的院子,這種宅院的廁所通常位于 北面正房的左右耳房后面,與院外不相通。雙層以上的院子,有時在西南角墻邊還有一個廁所,因為一般客房、男仆的住所都在南側。廁所內的糞便由專人挑送。
如今在廁所方面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國家的重視和人民的配合使得“廁所革命”順利的開展著,那么推廣生態衛生旱廁應注意的問題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