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來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從表現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間接表現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繪了現實生活的風俗和風貌。 以彩陶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東為中心的龍山文化的另一類文化遺存方式出現。這個時期制陶業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藝術。龍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無益的崇飾。全憑器體自身的黑色取勝,它以“通體漆黑”閃閃發亮為較佳境界,器體有時略加點綴凹凸璇紋或鏤孔與塑造燒制結合,體現出一種單純的質樸美。進入商代,模仿同時期青銅器紋樣與器型的白陶出現了,在當時它是比青銅器更為豪華的工藝,器形幾乎全是禮器。尤其富有特點的是波狀雷紋、勾連雷紋和一種怪異人形云雷紋。是人類文化上罕見的工藝美術品。商周時期的制陶工藝沒有顯著的進步,藝術性也沒有多少發展,從戰國時期開始,我國進入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空心磚的生產是戰國陶工的一項重要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