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當下的營銷傳播鏈條已經被KOL重構。
KOL已經成為今天營銷繞不開的一環,如果從營銷鏈條結構上來看,KOL類似于線下代理商的線上化。Q: 1827758066 2014483163 V信:Yimi_Mk
但比傳統線下代理商高級的是,KOL不僅可以助力銷售,還能憑借自身的輿論影響力強化品牌,也就是說KOL不僅僅是線上分銷商,還是線上廣告牌。
盡管看上去KOL能夠實現“品效合一”,但對于單個KOL而言,“品”和“效”往往不能兼得,因為對于KOL本身而言,走“品”和走“效”的兩種商業變現模型在操作上是相對矛盾的。
因此品牌如果想通過投放KOL實現“品效合一”,無法通過同質的KOL實現,而需要借助多樣化的KOL搭配組合來實現,通常的做法邏輯上其實也很簡單——大KOL打品牌、小KOL做帶貨。
最后稍微說下直播帶貨。
直播看上去如火如荼,但帶貨品類其實具有較大局限。目前直播帶貨的品類偏向于體驗型產品、非標性產品,比如美妝、服裝、珠寶玉石等。
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確實有許多雷同點,其中之一就是所售產品的去品牌化。品牌是一種信任背書,但在直播帶貨的場景下,主播可以通過自身的說辭演繹,補足這種信任背書。因此即使是無名雜牌,觀眾也會在主播影響下購買。
但對于大多數非體驗類的標品而言,除非打價格戰,否則直播帶貨未必奏效。星巴克的薇婭直播大賣,前提是星巴克給出了的折扣,很難想象如果按照原價,星巴克能在薇婭直播中賣出多少。同樣,手機產品、數碼產品如果沒有低價刺激,直播未必能明顯拉動銷售。
也就是說,直播帶貨目前對產品品類有篩選,并非所有品牌都適合。
我個人并不認為直播將成為主流娛樂形式,尤其在時間并不充裕的都市上班族群體中。通過直播帶貨,其實也是用戶在沖動消費、超量預支未來的消費行為,也正是這種預支消費的特性,就意味著直播帶貨消費具有強周期性。
KOL無疑已經改造了整個營銷商業鏈條,甚至可以說不懂怎么跟KOL玩,就幾乎做不好今天的營銷。羅振宇在幾年前就說過“商業價值將向人的身上轉移”,這其實就宣告了個體/網紅的力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