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品牌和產品的區別,在于產品是擺在貨架上的,而品牌則存在于顧客的頭腦之中。
我們日常談起品牌來,掛在嘴邊的詞匯如品牌個性、品牌形象、品牌認知、品牌體驗、品牌價值、品牌態度、品牌情感、品牌人設、品牌知名度、品牌聯想度、品牌美譽度……指向的都是人類基本的心理現象。
人類的心理現象包括感覺和知覺、學習與記憶、認知、動機、情緒、態度、人格等,上述品牌術語皆是從這些心理學概念延伸而來。經營范圍:網絡新聞媒體發稿、新聞套餐發布、論壇營銷、微營銷、新聞稿代寫、視頻點擊回復推薦Q: 1827758066 2014483163
今日頭條大號發布、報紙刊登、微博話題榜、新聞首頁推薦、APP端推薦效果操作!
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說,品牌代表一種形象。
每一廣告都應是對品牌形象的長期投資,品牌形象則來自于顧客對產品、企業與使用者本身種種的綜合性聯想。
它包括了對產品屬性的聯想,對價格檔次的聯想,對產品使用經驗的聯想,對產品用戶身份的聯想,對產品功能與利益的聯想,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個性、態度、價值觀念的聯想。
而聯想,是一種心理現象。
品牌資產鼻祖大衛·艾克說,品牌代表企業資產。
MBI的意思是,品牌代表著顧客與產品之間的一種關系。
而關系,是心理現象。
這也就是說——
品牌模型都是基于心理學原理,說到底都來自于人的心理認知與學習過程。把人加入產品,品牌才真正開始作用。
品牌就是一種心理現象。品牌就是消費者的內心戲。
要打造一個成功的品牌,就要透過種種手段對顧客內心施加影響。讓顧客對你有所認識,有所認知,有所認同。
當然,不同品牌由于其產品屬性不同,企業所處發展階段不同,目標人群特質不同,有的品牌要求用戶記住,有的要求用戶共鳴,有的要求用戶愛上,有的要求客戶產生興趣,有的要求用戶與你玩在一起。但不管怎么樣,都要在顧客內心下功夫。
而產品、價格、包裝設計、店鋪形象、產品所屬企業和產地、代言人、廣告投放、推廣活動、服務人員這些都是影響顧客內心的手段。
基于顧客心理層面的考量,打造品牌一共有四種范式可循:
理念品牌、體驗品牌、文化品牌、社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