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的“杯子哲理”:你會選哪個杯子?
發布時間:2017-11-20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故事源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本書。講述了四類人結伴而行,分別是固執人、馬大哈、懶惰者和機靈鬼。結果他們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眼看自備的水都喝光了,正面臨死亡絕望的時候,上帝給了他們四個杯子,并為他們祈來了一場雨。
但這四個杯子中有一個是沒有底兒的,有兩個盛了半杯臟水,只有一個杯子是拿來就能用的。這四個人會怎么辦呢?
這個故事不但蘊涵著“性格和智慧決定生存”的哲理,同時也與當前人們的投資理財觀念和方式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具體到時下火熱的P2P投資理財領域,也有新的教育意義。
固執的人拒絕投P2Pwww.licaichaoshi.cn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人都會擁有“固執人”一樣的思維,認準了銀行儲蓄一條路,拒絕接受P2P這種新的理財方式,因此自己的理財收益趕不上物價上漲,只能面臨財產貶值。
點評:實際上,P2P已成為國家認可的一種投資理財新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接受當下方便快捷的理財渠道。
有的人投資P2P更偏向于“馬大哈”,喜高收益,卻忽略風險,不認真考察P2P平臺的安全性、真實性、合規性等,一頭扎進去,雖然滿足了前期的小有收成,最后不得不形成“漏斗式”理財,得不償失。
點評:企業交易量大說明不了什么,那極有可能是高收益堆積起來高風險。年化收益在8%-15%之間,屬于合理的正常范圍。如果收益超過20%的話,那您就應該小心警惕了,很有可能是“陷阱”而不是“餡餅”。所以,建議投資人一定要認真考察、理性選擇P2P產品。
懶惰的人抱殘守缺
有的人則和故事中的“懶惰者”一樣,雖然注重新收入的打理,開始投資P2P,但對一開始認定的企業抱殘守缺,在這些企業收益率急劇下滑時仍然不尋找替代者,最終拿著6%-8%左右的年化收益,把10%-15%的高收益且同樣安全的產品拒之門外,同樣造成財富的損失。
點評:為何投資P2P?多數人的理由是收益高。因此,當我們認識到不可靠時,也要意識到過度低息是“耍流氓”。樹挪死人挪活,選擇收益與安全兼具的平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