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吳茱萸提取物10:1/漆辣子提取物/吳茱萸浸膏粉
【拼音名】Wú Zhū Yú
【中文名稱】吳茱萸提取物
【英文名稱】Euodia ruticarpa extract
【拉丁名稱】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提取來源】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
【藥材性狀】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數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別名】吳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吳椒、臭泡子
【產品規格】10:1 20:1或根據客戶需求
【產品顏色】黃棕粉末
【性味】辛、苦,熱;有小毒。
【歸經】歸肝、脾、胃、腎經。
【作用】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于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溫中,止痛, ,燥濕,厥陰頭痛,臟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泄瀉,高血壓癥,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濕疹,黃水瘡。
【儲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吳茱萸(學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別名吳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樹、左力純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小喬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紅色,與嫩芽同被灰黃或紅銹色絨毛,或疏短毛。[1] 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多見于向陽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種。[1] 嫩果經泡制涼干后即是傳統中藥吳茱萸,簡稱吳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