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隸屬于玉石類的變質巖,為隱晶巖石灰巖,由顆粒大小均勻的微粒方解石組成,因含金屬礦物或有機質而色漆黑或帶有花紋。產于安徽省靈璧縣磬云山,靈璧奇石形成于8億多年前。
靈璧石主要產出自于安徽靈璧縣。“泗濱浮磬”(今俗稱“靈璧磬石”)和“靈璧石”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同是靈璧縣石文化大系中的兩個不同的支系。“靈璧磬石”是指靈璧縣磬云山南麓古磬礦所產的片狀靈璧石。可以發出悅耳聲音的一種石頭。厚度達到50公分即為稀有的磬石。
靈璧磬石遠在三千年以前就已經被人們確認為制磬的上乘石料,并且對其進行大量的開采和利用。從195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紋石磬”就是實物的佐證。這面“虎紋石磬”橫長84厘米,縱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紋裝飾圖案而得名之。此磬出土于一座殷王陵大墓中,專家認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禮重器。并且確認為靈璧磬石所造。“虎紋石磬”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被列為國寶,載入我國“部專家撰述國寶鑒賞讀物”的《國寶大觀》中。國家郵電部并印制紀念郵票發行。
靈璧自古出產奇石,明朝時,即已經作為貢品進貢朝廷。
靈璧觀賞石分黑、白、紅、灰四大類一百多個品種。其中以黑色有特色。觀之,其色如墨;擊之,其聲如磬。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異獸,或似名媛詩仙。被國內外石藝界譽為"天下石"。
靈璧石的石體(形、質等已另有專文論述)融透、漏、瘦、皺、傴、懸、蟠、色,以及音韻之美等諸多美學要素,既包容米芾“四字訣”,亦有為靈璧石自身所獨具,諸美畢臻,美輪美奐,無愧“天下石”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