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選用新品種針刺無骨花燈-泉州花燈供應
針刺無骨花燈的相關介紹主要有哪些?
針刺無骨花燈發源于浙江仙居皤灘,此地明清時為浙東南的重要商埠。相傳無骨花燈源于唐代,俗稱"唐燈"。明清時技藝日趨精美,民國初,發展到鼎盛,花色品種多達80余種。截至2007年已搶救恢復27種。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的技藝十分特別。燈面圖案均由刀鑿針刺成孔,經過透光留影而成,特別是造型方法在中國花燈中獨樹一幟,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質燈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的千變萬化和圖案的豐富多姿,形成了繁多的花色品種。
1996年,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榮獲"中國民間藝術作品金獎"、"澳門第四屆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2000年,仙居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針刺無骨花燈)",后來,仙居針刺無骨花燈圖案入選"中國彩燈"系列郵票,并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