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治什么治,病這么久了!”
去年1月5日,一名男子闖入南昌市某醫院的ICU,他進入后的舉動讓醫護人員心有余悸。
在ICU探視時,家屬會被要求更換防護服和鞋套,但該男子拒絕更換,強行闖入,當時醫生回憶:“他力氣很大,一進去以后就掀(女患者的)被子,拔(氧氣管),我們被他嚇慘了?!?/p>
隨后醫護人員和安保人員及時制服了他,并報了警。
原來,這名男子徐某
是患者的丈夫,患者有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氣腫,已經住院了一段日子。

徐某沖進ICU拔出妻子的輸氧管,主要是因為
他覺得妻子已經病很重,沒有什么價值
目前他的妻子經過,病情已穩定,而在家屬、民警勸說下,徐某也為自己可笑的行為懺悔不已。
ICU,也就是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它往往給人一種神秘又恐懼的印象,這個房間是離死亡最近,也是離重生最近的地方。
一、進入ICU,患者會遭受什么“酷刑”?ICU的急救設施,可以說有起死回生般的效果,但對于住進ICU的患者來說,卻可能是“酷刑”一般的存在。所謂ICU四大“酷刑”,是指以下這四種設施。
① 呼吸機
ICU收治的重癥患者大多有心肺功能衰竭的狀況,而肺功能一旦衰竭,患者無法正常呼吸,就可能造成組織器官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問題,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昏迷。這時候患者就需要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所謂呼吸機其實就是把氧氣直接打入患者肺部,讓患者能夠正常吸收,從而緩解各種呼吸衰竭帶來的問題。
大圖模式② 氣管插管
要使用呼吸機,患者就得經歷氣管插管這一“酷刑”。這種氣管導管通常長約30厘米,橫截面直徑約1厘米,
要從患者的口腔放入,穿過聲門后直接進入氣管。
想必每個人都有過吃東西、喝水嗆到氣管的經歷,已經足夠難受,要在氣管中插入一條導管,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只有接入這根導管,才能讓呼吸機正常運作。

大圖模式③ 血液凈化
ICU中的患者身體機能低下,很容易出現嚴重感染,如果患者本身又有腎功能不全,就很可能發生急性腎衰竭,這時候就需要減輕腎臟的負擔,做腎臟替代。
通常醫生會使用血濾機,在患者的深靜脈處穿刺后置入一根約4毫米粗的導管,將血液抽出后經過血濾機凈化,再輸送回患者體內。這樣一來患者的腎臟工作負擔就減輕了許多,才有可能維持患者的療程。

大圖模式④ 吸痰
ICU中的患者插入氣管導管后往往還需要醫生或護士幫助吸痰,因為患者已無法自行咳痰,如果痰堆積過多會造成窒息,因此要采取負壓吸痰,用一根吸痰管伸入患者氣管將痰吸出體外。
這個過程往往也令患者痛苦不堪。
吸痰管只要稍微觸碰患者氣管,就會造成刺激引起強烈的咳嗽。
二、為什么進ICU就是“燒錢”?
患者進了ICU,真的可以說就是“
拿錢換命
”,每天的花費少則幾千,多則以萬計。這么多的錢,到底花在哪里呢?

大圖模式通常,需要進入ICU的患者都是危重病患,一點點病情變化就可能引發危險,而ICU中的病患通常還有多器官障礙問題,因此
要求非常準、的監測和
,而這些監測都需要依賴
精細的儀器檢查
,加上頻繁的生理指標化驗完成。同時,患者
還需要用到更好、更多樣的藥物
,自然花費上就比普通病房多出許多。
反而在護理成本上,ICU與普通病房沒有太大差別。
三、親人病重,治還是不治?
如果你是一位四歲小男孩的母親,兒子身患重癥,家里一值錢的資產就是現在住著的房子,你會選擇賣掉房子給兒子治病嗎?這個問題,想必讓很多人都很頭疼。
案例中的媽媽,她四歲的兒子患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癥,每次身上出現傷口就流血不止。有親戚建議他們到省會城市治病,然而作為四線城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若把居住的房子賣掉換錢治病,以后就得一直為租房奔波。
又是一次意外,兒子被送進了ICU搶救,每天花費一萬二。于是,這位媽媽做了一個非常冷靜的決定:
不賣房子,放棄ICU治病,就在當地給兒子治病,能治好就治好,治不好就認命
。結果,幾年時間過去,兒子的病也慢慢治好了。

大圖模式其實,誰不希望自己的親人健康長壽呢?只要有希望,再多的錢都愿意拿出來給親人換命是不是?然而,拿錢換命只是一種理想。在性命和健康這件事情上,最多只能換得機會,卻無法保證換得好的結果。
所以,給親人治病,尤其是醫治九死一生的疾病,應該考慮家庭能承受的范圍,理性思考后做出決定,無論救還是不救,問心無愧就好。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呢?









281088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