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去庫存壓力猶存 供給側改革倒逼企業調整
時間:2016-01-27 06:39:54 來源:中華紡織網 點擊量:343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帷幕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當下中國政經語境中最熱的詞匯,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也成為供給側改革與調整的方向性任務。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在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一屆年會的講話中指出,包括紡織行業在內的傳統制造業,都要更多的利用供給側改革這樣的機遇,化“危”為“機”,把可以調動的所有潛力空間用足,把有關供給側創新政策給出的空間用足。面對“十三五”,要“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創新驅動升級發展。
紡織行業穩中有升,
去產能去庫存壓力猶存
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整個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63710萬億,同比增長5%;利潤總額超過3300億,同比增長6.8%;行業投資超過10000億,同比增長15.1%。
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各個行業尤其是原材料行業幾乎全線虧損之際,紡織行業還能有5%業務增長、6.8%的利潤增長是非常不容易的。
為什么紡織服裝的經濟指標表現會比其他工業品要好?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看來,這是因為紡織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早就抓了結構性改革,包括產業結構的改革和產品結構的改革。
“產業結構的改革是向產業用紡織品側重,所以在’十二五’期間,到2015年年底產業用纖維加工占的比重超過了1/4。而產品結構的調整,更是多數紡織企業親身參與的。所以相對其他行業來說,紡織企業現在更主動一點。”高勇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15年紡織行業的發展較為平穩,但是庫存、產能過剩問題仍是其發展路上的特大障礙。
統計發現,以2015年中報為例,在82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有61家公司的商品庫存金額超1億元。其中,多家上市公司的商品庫存金額甚至超10億元之多。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任潘建成表示,產能過剩、庫存過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多年來,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化解產能。為什么化解不掉?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邊化解,一邊新增。
“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層次問題是什么?是長期和短期的問題。”潘建成稱,“天天救火,火永遠是救不完的,所以必須構建一個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態勢。而要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態勢,中國經濟目前問題的關鍵和本質是結構,需求側往往是總量,供給側才能針對性地解決結構問題。” (下轉第十版)
上一條 ·草甘膦:價格走穩 成交價收緊 2016-01-27
下一條 ·湖南漣源查獲大量來歷不明大米 2016-01-27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淮安200人工地食堂承包服務商2025-07-02
·宿遷承包外企食堂聯系方式2025-07-02
·雨水收集-江蘇隔油池2025-07-02
·武威地面防滑磚價格2025-07-02
·九里工廠食堂托管商2025-07-02
·承包員工食堂服務商2025-07-02
·寧波大瓦訂做,高壓油泵批發商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