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種子法漸行漸近 品種審定制度存廢爭議不斷
時間:2015-07-23 02:26:27 來源:每經網 點擊量:265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新種子法漸行漸近,而原來的農產品審定制度卻引來熱議,支持和反對的聲音都不少。反對者稱,現行的品種審定制度存在權力尋租、審定時間過長、審定標準與市場需求相背、束縛自主創新等問題。而支持者表示,審定制度雖然存在弊端,但仍然是種子進入市場前的“把關者”,在保留的同時應進行改良。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試圖為讀者還原爭議背后的種種利益糾葛。
新種子法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
2015年4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種子法(草案)》)。6月上旬,《種子法(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7月2日,《種子法(草案)》座談會在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召開,討論激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受到安徽水稻大面積絕收等多種因素影響,多位種子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品種審定標準落后,阻礙創新,應當廢除。而支持者則強調其在種子流入市場前的“把關”和“指揮棒”功能。也有溫和觀點認為,雖然現行的品種審定制度存在不少弊端,但仍然是種子流入市場前的“把關者”,在保留的同時,應當進行改良。
企業多數主張廢除
“(關于是否廢除種子的品種審定制度)支持和反對的人應該說旗鼓相當?!敝袊r科院作物所玉米系主任、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分會副主任張世煌在參加完座談會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張世煌是堅定的“廢除派”。他表示,現行品種審定制度的要害是打擊創新積極性,同時打壓投資積極性,這兩條中任何一條都足以置中國種子產業于死地。而一些貪腐現象使得品種審定在制度上進行改良已無濟于事,品種審定制度已到了非廢除不可的地步。
記者采訪中發現,企業多主張廢除品種審定制度。對他們來說,通過品種審定成本過高。除需要打點各種關系外,長達4年左右的審定試驗,也增加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廣東湛江一種企銷售總監表示,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品種審定過于老舊,“太死板,市場并不認可,沒什么實際意義。”
廣東省茂名一種企總經理表示,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品種審定制度束縛了種子企業的自主創新,已不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河南鄭州一種企育種者表示,現行的品種審定標準與目前的市場需求并不一致,“通過審定的品種,市場并不買賬”,因此,“品種審定應當廢除”。
但是,廣東江門一家種企負責人有不同看法,他說,品種審定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果不通過審定的話,有一些商家搞一些假種子來賣,出了問題就不知道找誰了。
種子協會:審定還有必要
據華夏經緯網報道,中國的種子品種審定制度始于上世紀60年代,源自前蘇聯。張世煌介紹說,這套體系被作為“科學研究的后續環節”,對一些有利品種和不利品種進行評價和評估,嘗試區域試驗等。截至目前,中國共審定農作物品種2.1萬多個。
實際上,“科學研究的后續環節”所提供的試驗數據,對育種者極具參考價值。廣東省農科院一水稻培育專家表示,品種審定制度所進行的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為育種者提供了便利,在保證科學、公平的環境下,試驗數據對于育種者來說,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心中有數,知道品種在區域、應用等方面(優劣),給我們一個指引,我覺得也不錯?!?/p>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李立秋認為,保留審定制度,“一是種業市場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很多種子企業不守規矩,不負責任;二是大部分種子企業沒有自己完成品種試驗的能力;三是用種農民對種子沒有辨別力,受廣告宣傳影響大,一旦出事就找政府?!?/p>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表示,中國種子市場化仍在建立初期,法治并不健全,企業數量和農民數量又如此龐大,進行事前監管和技術把關是必要的。之所以會出現反對聲音,是因為審定門檻相對較高,市場競爭激烈,導致一些企業在供需矛盾中為生存發愁。相對于美國的企業,我國企業的研發能力還差得太遠,現階段審定還是必須的。
《《《
多方視角
業內“吐槽”審定制度:標準不對市場胃口 推新品種需上百萬打點
◎每經記者 吳澤鵬
引來如此大的爭議,品種審定制度究竟惹了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個制度似乎有諸多不是,但種子企業對它卻是“愛恨交加”。
一方面,要通過審定必須打點各種關系,費用不小;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品種審定相當于一塊“免死金牌”,審定品種出現問題,企業可以立馬祭出“殺手锏”——“那是通過審定的品種,(出現問題)是天氣原因,不關我們的事?!?/p>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2489萬公頃,其中絕收309萬公頃,因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9億元。
通過審定卻不受待見
記者了解到,目前實施的《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于2014年2月1日正式實施(老版同時作廢),分為國審和省審,審定品種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和各省確定的其他1到2種農作物。
按照現行的品種審定制度,企業研發的農作物品種,必須先獲得參與品種審定的資格,進行3~4年的試驗,其中包括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等,而后通過審定委員會審定才能獲得市場化生產和推廣的許可。而在新版《種子法(修訂草案)》中,上述審定制度擬將繼續施行?!鞍凑宅F行制度,育成并通過審定一個品種,短則5年,長則8年甚至更久?!睆V東茂名一位種企總經理表示,目前種子行業競爭非常激烈,“5年后,(品種)還適合市場嗎?這個誰也無法保證?!?/p>
比漫長等待更鬧心的,是審定標準與市場需求并不合拍。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大量本來可能表現突出的品種被扼殺在審定環節,而在品種審定中表現優秀的品種,并不一定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種。
廣東江門一種企管理層人士告訴記者,現行的品種審定標準并不能反映市場需求。以水稻為例,在目前的品種審定標準中,產量是重要指標。品種審定時,對照的品種一般產量較高,參評品種要達到對照組的產量標準,才能通過審定。但在廣東地區,市場追求的是口感、米質,并不是產量。
水稻品種黃華占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于2005年通過廣東審定。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黃華占于2003、2004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34.26公斤、502.50公斤,比對照種粵香占分別增產0.51%、3.73%,增產均不顯著,兩年增產的試點有梅州、佛山、雷州。
廣東省品審會審定意見為:黃華占產量與粵香占相當,米質未達國家優質標準,外觀品質鑒定為早造特二級;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顯然,從品種審定結果看,黃華占表現并不優異,但記者從權威人士處拿到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2014年,黃華占一直占據廣東省常規稻推廣面積前10位,且領先于品種審定時的對照品種粵香占。截至目前,其累計推廣超過803萬畝。
在玉米品種方面,張世煌表示,為了通過玉米品種審定,企業只能選用高稈、晚熟、細枝繁茂的品種,但當前市場需要的、能夠適應機械化生產的,恰恰是低稈、早熟的玉米品種。
打點關系成潛規則
“現在成立一家公司,要五六年以后才可以賣種子,更別說賺錢,所以企業肯定會想辦法走一些捷徑?!睆V東湛江一位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捷徑之一,便是“打點關系”。
該負責人介紹,按照正常的品種審定流程,品種審定費用并不高,“參試一個品種需要約1萬元費用,算上提交審定最終沒有通過的品種,平均下來,大概三萬元就能通過?!?/p>
但“大頭”卻是打點各種關系,“你想讓品種通過審定,還要花很多沒有開票的費用,這個才是最主要的。”該負責人透露。前述茂名種企總經理也表示,為了使培育的品種能通過審定,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正面的辦法有人用,負面的辦法也有人用,大家都絞盡腦汁去通過?!?/p>
一農科院水稻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品種審定時,企業需要打點關系,但科研單位沒有此項經費。但當問及自己的企業打點費用是多少時,兩位企業人士均表示,“這個也只是聽說。”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湖南一家種子企業羅列他們參加品種審定的“打點清單”:報名環節10萬元左右,試驗環節包括篩選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共計100萬元以上,審定環節打點100萬元左右?!安粌H專家官員要打點,就連在田里負責數據記錄的一般工作人員一樣要打點。一個品種差不多要花250萬元,且臨時‘打點’還不行,要長期‘經營’。”
中國農科院一相關人士表示,打點關系的費用根據農作物品種不同,從40萬~300萬元不等,“上下貫通,利益尋租。四面八方,利益均沾?!?/p>
除了“打點”,捷徑之二是買空殼。張世煌表示,為了通過品種審定,企業會花10萬~30萬元“跑數據”,“一旦過了審定關,再花100萬~200萬元從科研人員手里買這個空殼子,然后往里面裝別的品種?!崩^而堂而皇之的在市場上進行推廣。實際上,企業推廣的品種并未參加品種審定。
玉米品種創新止步不前
張世煌表示,現行的品種審定已經帶來兩個問題:投資者望而卻步;種子行業創新受限?!艾F行的品種審定壓制了創新,創新品種通不過品種審定,這個制度造成誰都不敢創新,誰創新誰死?!睆埵阑驮谄洳┛蜕献闹敝赣衩追N子十余年停滯不前,從商業育種角度來看,不合乎常理。
鄭單958——中國玉米種子市場十余年來表現最好的品種。從2005年開始,“誰有958,今年準發家”,鄭單958一直供不應求。但鄭單958似乎成了玉米創新品種的“絕唱”,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014年的最新數據,鄭單958最近3年的全國推廣面積維持在7000萬畝左右,是中國玉米種子市場十余年來表現最好的品種?!掇r資導報》報道,鄭單958“推廣速度之快,暢銷時間之久,可謂史所罕見?!?/p>
中國農科院種業專家佟屏亞也撰文表示,品種區試大多以鄭單958為對照,每年有幾十上百個新品種通過國審或省審,“超過鄭單958的品種年年有,但鮮見生產上應用;盡管仿品出現很多類958品種,也只能跟在它的后面走貓步,或者是裝入套牌品種,或者是剛出生沒多久就被淘汰了?!?/p>
前述茂名種企總經理也表示,目前水稻種子市場,缺少革命性品種,“不是說沒創新,只能說是在徘徊,多少有些進步,但進步不明顯?!?/p>
審定品種出事天氣“買單”
近年來,通過審定的品種給農民帶來重大損失的案例不少:2014年,江蘇鹽城6萬畝“淮稻14”水稻品種夭折;“兩優0293”水稻品種在安徽現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
而對于上述事故,最后的調查結論均為“氣候異?!?。記者了解到,此類事件處理方式一般為:一、協調保險公司啟動自然災害理賠程序;二、政府相關部門采取救災救助的形式給予救濟;三、積極協調種業公司從人道主義角度對受損農民進行補償。
這顯然是種子企業樂于看到的,前述湛江種企負責人表示:“市場角度來講,品種審定沒什么意義。但企業希望品種審定存在,如果出了什么問題,就可以由政府買單。”此前,數萬畝通過審定的水稻品種曾在廣東梅州“表現較差,農民鬧得很厲害”,但因為是審定品種,事件處理結果變成了“不關我們品種的事情,是天氣原因?!薄捌贩N審定對我們公司就是一個‘兜底’的作用,有責任靠山。其他就沒什么意義了?!痹撠撠熑搜a充。
記者從前述茂名種企總經理了解到,品種審定的“免死金牌”造成部分種子零售網點并不擔憂銷售責任,每年變著品種售賣缺陷種子,“業內都是這種做法,去別的(零售網點)還是被騙。拿水稻來說,現在不少農民干脆不選擇雜交稻,而選擇常規稻,可以自己留種。”
對此,廣東農科院一位匿名育種專家表示,有了審定制度,企業便不用負責任,“出事了都是政府承擔責任,這個也不好,賺錢就是企業賺,出了問題就是政府買單。”該專家表示,廢除審定制度,改用品種備案制,可增強企業責任感,“誰推廣誰負責,你企業要賺這個錢,就要承擔這個責任。”
前述茂名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棄用品種審定制度,改為備案制,部分品種公司將“不敢賣”。
《《《
權威解讀
農業部回應爭議:登記制是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 吳澤鵬
7月16日,農業部官網發布《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9號建議答復摘要》,承認品種審定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違規操作、試驗不科學等問題,引起了相關方不滿甚至反對。
農業部在該答復摘要中透露,目前,全國人大正在修訂《種子法》,是否保留品種審定制度也成為爭論焦點。農業部認為,現階段應保留品種審定制度,但將加大改革力度,對品種審定制度進行全面改革,為逐步過渡到品種登記制度創造條件、積累經驗。
申請者可考察試驗
農業部在前述答復摘要中表示,從國外經驗和發展趨勢看,品種登記是方向。但目前我國種業仍處于初級階段,企業多小散弱,競爭力不強;大部分科研單位不具備品種試驗能力;農民整體科技水平不高,對品種的認知能力不強;社會誠信體系尚不健全,品種申請者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不強。
農業部透露,將從三個方面對品種審定制度進行全面改革:一是,開辟新的試驗渠道。在國家試驗的基礎上,擴大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實施范圍,開辟科研單位、企業聯合試驗的新渠道。
二是,增強品種試驗的公正性和科學性。試驗品種實名制,試驗過程、數據、信息公開;運用物聯網等現代手段裝備試驗點,逐步實現試驗數據即時傳輸;申請者可以考察試驗,參與試驗收獲測產等。
三是,加強品種試驗審定管理。強化品種安全性指標,建立產量、品質、抗性等相協調的品種審定指標體系。設立公開舉報平臺,加強試驗單位的監督檢查,一經查實,有造假行為,嚴肅查處,取消申請、試驗、審定資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種子法(修訂草案)》新增規定,審定通過的農作物品種和林木品種出現不可克服的嚴重缺陷不宜繼續經營、推廣的,經原審定委員會審核確認后,由原公告部門發布公告,停止經營、推廣。
企業對承諾種性負責
《種子法》明確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對種子質量問題承擔賠償負責,但對審定品種因種性問題引起生產損失的責任主體,卻沒有明確規定。受此影響,種企在進行育種時缺乏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出現問題時,以天氣原因為由推脫。
對此,農業部回應稱,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的原則,種子生產經營者應對其承諾的種性負責。在生產實踐中,因品種種性問題引起的生產損失,多數由農業管理部門協調種子生產經營者給農民一定補償。同時,國家農業生產保險賠付一部分,農民也要自己承擔一部分。近年來發生的玉米品種東單80、水稻品種兩優0293出現的種性安全問題,都用這些方式較好地予以解決。
但為何缺陷品種能夠通過品種審定?業內人士表示,即使是品種審定,也只能選取試驗點進行測試,與農戶大田種植情況仍有差距,“經過農戶的種植實踐之后,有些品種的缺點就顯現出來了?!泵晃环N企總經理表示。
根據現行《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規定,每一個品種的區域試驗,試驗時間不少于兩個生產周期,試驗重復不少于3次;同一生態類型區試驗點,國家級不少于10個,省級不少于5個。
生產試驗應當在區域試驗完成后,在同一生態類型區,按照當地主要生產方式,在接近大田生產條件下對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等進一步驗證。每一個品種的生產試驗點數量不少于區域試驗點,一個試驗點的種植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不大于3000平方米,試驗時間不少于一個生產周期。
農業部回應稱,農業生產面對的環境條件復雜,品種試驗時間和空間有限,沒有“零風險”的品種。同時,農業部表示,將從品種審定突出“安全性”標準、改進標簽管理制度、農業政策性保險三方面進行改進。在改進標簽管理制度方面,農業部表示,將引導種子生產經營企業通過標簽加大風險提示力度,企業對標簽承諾的種性負責。
上一條 ·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化身“優勢產能” 工信部官員為鋼鐵水泥摘帽正名 2015-07-23
下一條 ·紐交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8月黃金期價22日下跌 2015-07-23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龍巖角鋼沖孔機服務好的廠家2025-10-04
·宜昌單位食堂承包服務哪里有,飯堂承包服務2025-10-04
·天津UL10628廠家,UL11027工廠2025-10-04
·南平定日觀景臺定做,龍脊觀景臺尺寸2025-10-04
·河北大厚管沖床多少錢一臺2025-10-04
·四川UL21517哪家好2025-10-04
·南平觀景臺尺寸,日出觀景臺改裝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