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施鉀肥奪高產
時間:2015-07-19 15:31:00 來源:農民日報 點擊量:199
馬鈴薯有嗜鉀特性,對鉀素的需求量較大,在栽培更應重視鉀肥的施用。每生產1000公斤馬鈴薯塊莖,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5公斤、五氯化二磷2公斤、氯化鉀10.6公斤,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1∶0.4∶2.1。
馬鈴薯在生長中增施鉀肥后,一能增加作物細胞的膨壓,使細胞富于彈性,能調控葉片細胞的張開或關閉,有利于作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制造碳水化合物,形成淀粉和糖類;二能促進根系發(fā)育,吸收較多的水分,緩解水分蒸發(fā),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三能促進莖稈纖維素的發(fā)育,提高莖稈的支撐能力,增強作物抗倒、抗病蟲的能力,有利于作物體內的有機養(yǎng)分(淀粉)向貯藏器官(地下根莖、果實)運送,加速塊根和莢果的膨大,從而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馬鈴薯生產中鉀肥的施用一般采取基肥和追肥兩種方式。氮磷鉀肥料的分配,基肥中用5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和大部分的鉀肥。基肥的肥料品種可以選中濃度通用型復合肥,也可采用單質肥配合。追肥所用50%的氮和少部分的鉀可選用尿素、硝酸銨和硫酸鉀。
在施用時,應抓住需鉀最多的時期。一是幼苗期。每畝可施3~5公斤氯化鉀或硫酸鉀或草木灰(含有效鉀7.5%)25~30公斤作底肥,在整地時均勻撒施,土肥混合。鉀肥也可作苗肥追施,每畝用2~3公斤鉀肥條施或穴施,深度要求在10~15厘米左右,施肥后灌水并覆土。二是在塊莖形成期。每畝可用上述同等數(shù)量的鉀肥,在薯塊膨大或果莢下針后進行追施裂縫肥和結薯肥,便可有效加速莖葉的有機養(yǎng)料向薯塊中灌注。在馬鈴薯生長后期,可用1%的硫酸鉀或0.3%磷酸二氫鉀或者5%草木灰水(浸泡24小時后取其澄清液或過濾液),根外噴施1~2次(間隔時間為7~10天),可以降低葉溫、有利抗旱、消滅病蟲(結合防治病蟲害進行),效果十分顯著。
需要注意的是,追肥時間不宜過早,一般抓住薯塊膨大期再進行。過早追肥,尤其在偏追大量氮肥后,會引發(fā)地上部分旺長,地下部結小薯塊。氯化鉀、硫酸鉀均為生理酸性肥料,長期施用應防止土壤酸化,可結合適量配施石灰一起施用。氯化鉀不宜在鹽漬化土壤施用。 (農民日報)
上一條 ·山東高唐縣套餐肥種出美味葡萄 2015-07-19
下一條 ·水肥一體化:接地氣的現(xiàn)代技術 2015-07-19
- 原材料 工業(yè)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重慶船用渣油泵型號2025-04-26
·河北三螺桿鍋爐點火泵配件,船用裝卸螺桿泵安裝2025-04-26
·壽光樓房房頂遮陽定制2025-04-26
·張掖生態(tài)強化門一般的價格多少2025-04-26
·陜西不銹鋼外潤滑齒輪泵廠2025-04-26
·煙臺頂棚遮陽簾制作2025-04-26
·白銀生態(tài)強化門哪里有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