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裁縫業:老手藝重現生機難掩傳承困擾
時間:2015-06-30 12:00:39 來源:中國紡織網 點擊量:157
縫紉機嗒嗒作響,不到十分鐘,這件連衣裙就獲得了新生。手捧連衣裙,顧客遞過紙幣,連聲稱謝。狄慧蘭笑著和顧客拉著家常,目送顧客轉身離去。
在中國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一家小巷里,有一間不起眼的門店。店鋪雖小,顧客卻進進出出,絡繹不絕。這家店主要經營改衣業務,店主狄慧蘭每天都要在這間小店里讓近百件衣服煥發出新的生機。
“現在不比以往,大家來裁縫店定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了。”喝過一口水,狄慧蘭緩緩地說。
直到上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衣著用品還依賴于本地的裁縫鋪。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服裝產業日趨成熟。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出的服裝,相比裁縫鋪中的產品,無論是款式還是價格,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狄慧蘭說,我們這一代裁縫,在那一段時期都陷入了迷惘。要么開始售賣服裝,要么干脆轉行。
2002年,狄慧蘭的裁縫鋪終究沒有堅持下去,黯然關張。裁縫鋪關閉后,她從事了近四年的服裝銷售工作,雖然收入尚可,卻始終怏怏不樂。
回憶那段經歷,狄慧蘭仍頗為動情地說:“閑的時候就會難過,難道真的就要把自己的手藝這么扔了?”
近年來,裁縫鋪的轉機逐漸出現。雖然服裝店里的款式新穎、價格實惠,但由于批量生產,難免會出現不合身的問題。愛美的年輕姑娘們,開始尋找途徑,將服裝店買來的衣服修改合身。
狄慧蘭告訴記者,她也是在多次為女兒修改衣服后,萌生出開一家改衣店的念頭。
因為前一家裁縫鋪的失敗,狄慧蘭沒有大張旗鼓,而是選擇了一間巷內的小門面。門面房上一副藍底招牌,簡潔地寫著六個大字:巧媳婦改衣店。
問及為何會取這樣一個店名,狄慧蘭笑道,“以前說婆家的時候,人家都會關心你這女兒手巧不巧,哪像現在的姑娘,什么針線活都不行”。
她說,我們傳統裁縫,對于衣物如何裁剪,有著自己的理解。要想干好這一行,起碼要有誠心、巧心和專心。
狄慧蘭的“三心”,讓她的裁縫生涯煥發出了第二春。她指著店內的粽子、水果,自豪地說,“都是顧客送的”。
不僅是狄慧蘭,在今天的中國各地,一大批傳統裁縫,通過為顧客修改衣服,重新找到了被社會認可的歸屬感,收入可觀。
然而,手藝傳承的問題始終困擾著狄慧蘭們?!艾F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愿意靜下心來學這個,就算是制衣廠的工人,也只是簡單重復的勞動”,狄慧蘭指著一件自己做出的旗袍,問記者,“你說我們這么好的手藝,難道真就要失傳了?”
上一條 ·蠶桑絲綢產業鏈關鍵技術項目通過驗收 2015-06-30
下一條 ·紡織服裝業轉移新方向:“特色產業園” 2015-06-30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沒有毛的甜象草產量怎么樣|哪里有批發甜象草種子的皇竹草種節2025-10-04
·秦皇島公司食堂托管哪家企業好2025-10-04
·鋼結構大棚設計規范2025-10-04
·荊門火鍋食材配送價格2025-10-04
·甜高粱廠商批發|甜高粱怎么樣沒有毛的甜象草產量怎么樣|哪里有2025-10-04
·哪里能買到朝牧一號,水田種什么草合適沼澤地適合種什么牧草2025-10-04
·新洲高校食堂托管哪個公司好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