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網杭州6月25日電 (邵思翊 施佳秀)“鄉村度假有大潛力,小資下鄉是大趨勢,要構建遺產消費群體。”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德胤25日表示。當天,2015SMART鄉創—回歸美麗鄉村峰會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就如何打造具有更好用戶體驗的鄉村旅游產品進行探討,通過鄉村眾籌、創客投資等方式,帶動中國鄉村經濟的發展和鄉村的振興。
有數據顯示,中國鄉村在以每天三位數的速度迅速消亡,伴隨著鄉村文化消失的是日益嚴重,問題的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問題。峰會上也建立了鄉村創客聯盟,他們發出倡議,協助鄉村創客進行資源梳理整合,更系統化地解決鄉村問題,復興中國鄉村的文化與生態。
“沒有鄉村旅游就沒有鄉村振興。”華高萊斯國際地產顧問(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認為,鄉村旅游才能拯救衰落中的家鄉。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做主題演講時也指出,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國內游開始發展,也拉動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序幕,其產生的第一代產品就是農家樂。不要覺得農家樂很低級,就是千千萬萬的人到農村去吃吃農家菜、買點土特產,這就拉動了數以萬計的旅游(消費)。
“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不是過去傳統的鄉土生活,一定是經過改良的。”戴斌說,對第一代人離開鄉村的人而言,需要的是滿足他回去看一看就可以,而不是真正的體驗這些東西。
在戴斌看來,隨著旅游消費人群的變化,鄉村旅游也需要從1.0版本逐步升級。“如果只是傳統已吸引不了年輕人。孩子已經和過去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未來的生活找準了,不僅僅是從資源進行出發,對政府部門來說,從鄉村旅游的既然是一個生活空間,也不是一個運作來去發展,應該是一個中國夢的長期發展的導向來推動,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則指出,鄉村旅游也應順應“互聯網+”的大勢,互聯網+鄉村旅游經濟就是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鄉村旅游經濟將面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雙層變革,前者毫無疑問是機遇,而后者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互聯網+鄉村顯然不是鄉村的在線化和數據化。”李易說,而應是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產品建設為根本。
此次大會由SMART度假地產專家委員會主辦,CCDI悉地國際協辦,漫居股份承辦。多彩投、中國扶貧基金會、艾思瑪特(北京)國際文化顧問有限公司、withus聯合辦公、CBC作為戰略合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