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動“一帶一路”須做好配套細節應對跨文化挑戰
時間:2015-06-19 14:56: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量:187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在中國海外政經中心、社科院等機構舉辦的“一帶一路新解讀”講座上,相關學者表示,實現“共建”,首先要克服“跨文化”的挑戰,讓沿線乃至更廣泛領域的國家了解中國這一倡議的真實內涵。這一大戰略的實現,取決于諸多“配套”服務中的小細節。
“我在外經貿大學同時教兩門外國留學生的課,當我跟他們講"一帶一路"時,他們不明白中國的意圖,中國為什么會從國家的角度去搞一個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表示,中國對外投資現在量很大,速度很快,但企業走出去、國際化的經驗其實非常少,因此,需要注意回應一些國外東道國比較關注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也注意到一些國家的擔憂。他表示,中國發布“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后,有文章說中國打算轉移過剩產能,“這樣的認識很片面,(推動一帶一路)要只是轉移過剩產能,就意味著臭水、臟空氣都會跟著走出去,這樣的認知會導致"一帶一路"舉步維艱”。
他表示,雖然很多國家地區的領導人目前仍把吸引外資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政策,但各地吸引投資的政策越來越苛刻,正在從“一般性普遍歡迎轉變為有選擇的接受”。
因此,張蘊嶺指出,他自己更愿意用“創造性轉移”這個詞匯來向世界解釋“一帶一路”。意思是通過幫助別人發展,拉動當地經濟,來拓展中國的機會。他表示,中國企業也需要了解和適應這一要求。
除了讓世界了解“一帶一路”,如何讓國內企業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變化也是這一大愿景能否轉化成實實在在紅利的關鍵因素。
莊芮透露,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大批量的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一個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對于這些自貿協定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本來我們已經和相關國家簽訂了關稅減讓,很多稅可以不用交。結果很多企業不知道要去申請原產地證書,最后白白花錢”。
在這種情況下,莊芮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在諸多細節上做好配套。首先是資訊數據,“比如說我要到越南去投資,當地的水電費是多少,有多少競爭者,這些細化的數據企業目前都還很難收集到”。
其次是文化。莊芮回憶說,她在布魯塞爾做訪問學者時,發現很多在歐洲的中資企業相對獨立成一個群體和當地人交流較少,給當地民眾一種“行政封閉”的印象。她表示,雖然有語言障礙,但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除了融入當地社會,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發現并把握機遇也是中國企業必須做好的功課。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王躍生表示,之所以說目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好機會,是因為我們趕上了全球經濟轉型的大機遇,傳統的全球市場結構不復存在了,對于如何在全球結構變動當中找到企業海外投資的機遇,現有的研究還不一定足夠。
他表示,雖然中國企業走出去已取得很多成就,但由于這幾年發展得過急、過快、過猛,因此一些走出去的企業可能需要耐心總結現有經驗,“有些問題不考慮清楚的話會影響到我們實際對外投資的效果和戰略”。
“我在外經貿大學同時教兩門外國留學生的課,當我跟他們講"一帶一路"時,他們不明白中國的意圖,中國為什么會從國家的角度去搞一個戰略鼓勵企業走出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表示,中國對外投資現在量很大,速度很快,但企業走出去、國際化的經驗其實非常少,因此,需要注意回應一些國外東道國比較關注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蘊嶺也注意到一些國家的擔憂。他表示,中國發布“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后,有文章說中國打算轉移過剩產能,“這樣的認識很片面,(推動一帶一路)要只是轉移過剩產能,就意味著臭水、臟空氣都會跟著走出去,這樣的認知會導致"一帶一路"舉步維艱”。
他表示,雖然很多國家地區的領導人目前仍把吸引外資作為拉動經濟的重要政策,但各地吸引投資的政策越來越苛刻,正在從“一般性普遍歡迎轉變為有選擇的接受”。
因此,張蘊嶺指出,他自己更愿意用“創造性轉移”這個詞匯來向世界解釋“一帶一路”。意思是通過幫助別人發展,拉動當地經濟,來拓展中國的機會。他表示,中國企業也需要了解和適應這一要求。
除了讓世界了解“一帶一路”,如何讓國內企業準確把握“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變化也是這一大愿景能否轉化成實實在在紅利的關鍵因素。
莊芮透露,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大批量的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一個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對于這些自貿協定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本來我們已經和相關國家簽訂了關稅減讓,很多稅可以不用交。結果很多企業不知道要去申請原產地證書,最后白白花錢”。
在這種情況下,莊芮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在諸多細節上做好配套。首先是資訊數據,“比如說我要到越南去投資,當地的水電費是多少,有多少競爭者,這些細化的數據企業目前都還很難收集到”。
其次是文化。莊芮回憶說,她在布魯塞爾做訪問學者時,發現很多在歐洲的中資企業相對獨立成一個群體和當地人交流較少,給當地民眾一種“行政封閉”的印象。她表示,雖然有語言障礙,但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除了融入當地社會,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發現并把握機遇也是中國企業必須做好的功課。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王躍生表示,之所以說目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好機會,是因為我們趕上了全球經濟轉型的大機遇,傳統的全球市場結構不復存在了,對于如何在全球結構變動當中找到企業海外投資的機遇,現有的研究還不一定足夠。
他表示,雖然中國企業走出去已取得很多成就,但由于這幾年發展得過急、過快、過猛,因此一些走出去的企業可能需要耐心總結現有經驗,“有些問題不考慮清楚的話會影響到我們實際對外投資的效果和戰略”。
上一條 ·住建部:未批準設立“國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 2015-06-19
下一條 ·愛黛內衣品牌:廣西稱霸 誰與來戰? 2015-06-19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武威道閘哪家有2025-04-27
·蘭州東甌廣場私教班2025-04-27
·山東花紋實心輪胎批發2025-04-27
·長安醫院食堂承包電話2025-04-27
·納米級混凝土密封固化劑施工,混凝土密封固化劑多少錢2025-04-27
·武威電動門多少錢,人員通道哪里有2025-04-27
·蘭州五里鋪格斗自由搏擊班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