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文:點亮鄉村小學的燭光
時間:2015-06-15 18:19: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點擊量:555
近300個學生只有8個教師,平均每人每周要上20多節課,這是貴州大山深處一所山村學校的現實,這種情況在當地并不少見。
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父母心公益基金發起人于奇文看來,鄉村教育的未來在于教師,短暫的支教或援建硬件設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就是他們發起“燭光行動——鄉村資教計劃”的原因。
于奇文經常講述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規模小學師資嚴重匱乏的現狀,學校23人的公辦教師編制,實際教師人數只有12人。這并非個案,而是普遍現象。
紫馬鄉龍頭小學是一所完小,共有學生274人,學校的公辦教師編制是17人,但只有5名教師。校長焦勝華說,每個老師一周要上二十五六節課,根本就沒有時間搞教研,“以前的學校沒有歌聲”。學校曾經靠聘請代課教師來緩解困局,但代課教師們“今天來明天走,能找到有初中畢業水平的就不錯了”。
在于奇文看來,鄉村教育的痛點還在于:一是教師年齡老化現象嚴重,音、體、美、英等專業水平較差;二是年輕教師因工資待遇低、評估體系單一而很難留下,另外一方面,一些愿意留下當老師的本地年輕人卻因為公辦教師門檻較高等原因不得其門而入。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受“努力學習,走出大山”觀念的錯誤引導,鄉村畢業生普遍缺乏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感情,紛紛逃離鄉村。
最初的父母心公益基金是民間志愿者團隊,當時的名稱是父母心公益團隊,與眾多草根民間組織一樣,旨在通過一對一的幫扶模式,幫助老少邊窮地區的留守兒童。
2013年,父母心公益團隊組織了11次遠赴貴州看望孩子的活動,基本上每月一次。
這一年中,于奇文一直在思索,如此高成本的幫扶工作究竟給山區的孩子帶去了什么?結果他發現:一年多了,可以說基本上沒有給孩子太多改變,更多的是給了幫扶人一種滿足感。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信號,如果幫扶山區孩子的目的僅僅是幫扶人的滿足感,這樣的幫扶有何意義?
于是,他們選擇了一條與“支教”、“一對一捐資助學”、捐建學校等方式不同的另一條路——資教,“資教”包含著:籌措教育支持資金,擴大鄉村教育資源,提高鄉村教師薪資,加強教師資本儲備等多重含義。
資教模式的首要特點是教師本地化,請當地教師在當地學校教當地孩子。項目招聘當地縣城及周邊應屆師范畢業生以及有專長的非師范生任教“燭光教師”,這些老師都是當地人,沒有去外地支教的孤獨感,只要有機會就能在當地扎下根來。傳統的大學生鄉村支教往往存在目的需求不明確、有效供給不充分、環境不適應等問題。“燭光行動”的教師本地化方式避免了這些問題。
第二是管理企業化,“燭光行動”采用企業管理模式,“燭光教師”以教育雇員身份與父母心公益基金簽訂6年期的服務合約,入職時的待遇就達到3000元/月(試用期2400元/月),而且每學期有外出培訓機會。6年合約期滿后可選擇續約或離開。表現優異的老師在離開時,還可獲得父母親公益基金提供的就業推薦。
上一條 ·道德群星建“武漢好人圈”做慈善 2015-06-15
下一條 ·寶馬召回部分國產和進口汽車 安全帶存缺陷 2015-06-15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重慶船用渣油泵型號2025-04-26
·河北三螺桿鍋爐點火泵配件,船用裝卸螺桿泵安裝2025-04-26
·壽光樓房房頂遮陽定制2025-04-26
·張掖生態強化門一般的價格多少2025-04-26
·陜西不銹鋼外潤滑齒輪泵廠2025-04-26
·煙臺頂棚遮陽簾制作2025-04-26
·白銀生態強化門哪里有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