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補貼落實 機械化生產引秋收模式轉變
時間:2015-05-22 17:35:22 來源:工程機械在線 點擊量:158
雙節假期伊始,經濟導報記者就趕回老家陽谷,一路望去,處處呈現一派豐收景象。同時,導報記者悄然感受到今年的三農新變化――由于國家農機補貼及時落實兌現,大大激發了農民的購機熱情。
據悉,今年三秋,山東省補貼玉米收獲機6790臺、免耕播種機2100臺、土地深松機1377臺,促進了粗放的傳統生產模式轉變為科學的循環發展模式。
全程機械化
2日一大早,玉米地還被一層輕霧籠罩。找的收割機一會兒就來收。高廟王鄉塘坊村村民郝存海對導報記者說,一畝地花不了幾個錢,再也不用鉆到地里掰玉米受苦了。
正在這時,伴著陣陣轟鳴聲,一臺玉米收割機開進了他家的地里,后邊還跟著一輛農用三輪車。郝存海告訴導報記者,三輪車用來把收下的玉米運回家。
導報記者6日從山東省農機局獲悉,截至目前,全省玉米已收獲超過2200萬畝,接近種植面積的一半;累計投入農機170多萬臺套,機械收獲面積1800多萬畝,機收率近85%。
不僅收割使用機器,剝玉米也機械化了。在高廟王鄉鎮駐地方舟超市門口,經營者盧香萍正用玉米去皮機剝玉米,今年才買的,省時又省力,也不用找人幫忙了。
在距超市不遠的馬路上,司海鷹一家正忙著脫粒。只見他用工具把玉米放到傳送帶上,隨著傳送帶的轉動,玉米被送到機器里面,隨后,玉米粒從機器后面吐了出來,玉米芯也從一側落到地上。現在農民種地省事多了。司海鷹說,犁地、整地、小麥播種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秸稈還田
農機的推廣,也解除了農民處置秸稈的憂慮。聯合收割機這個大家伙走過之后,秸稈直接粉碎,不僅不需要費時費力收拾,還給田里上了一層天然生物肥。塘坊村村民張繼同高興地說。
導報記者從山東省農機局了解到,全省各地大力推行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土地深松、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等先進技術,努力提高秋收秋種質量。目前已完成純秸稈還田630多萬畝,占機收面積的1/3;完成機耕面積1100多萬畝,其中深松面積約200萬畝。
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資源環境分團團長郭洪海表示,近年來,農業生產更多地注重追求產出能力的提高,而對資源的循環有效利用和節本增效沒有給予足夠重視。據統計,目前黃淮海區域(山東、河南、河北)每年化肥折純使用量475萬噸,但有超過一半的化肥沒有轉化成生產力,不僅浪費資源,還污染環境。
郭洪海說,通過秸稈還田,把粗放的傳統生產模式轉變為科學的循環發展模式,將有效緩解山東農業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據初步測算,如果山東省的農作物秸稈全部還田,產生的肥效相當于全省氮肥年需求量的60%-70%。
上一條 ·廈門理工學院與林德聯合培養人才 2015-05-22
下一條 ·祁俊:吊裝是推動起重機市場的重要力量 2015-05-22
- 原材料 工業品 服裝服飾 家居百貨 小商品 商務服務 更多分類
-
·汕尾中格式衛生間隔斷供應,田園衛生間隔斷廠2025-04-26
·杭州超聲波振動篩換能器報價2025-04-26
·江西工業降溫加濕濕簾怎么樣2025-04-26
·平涼飯店廚房設備價格2025-04-26
·石家莊土工網土工格室廠家2025-04-26
·梅州工地公共儲物柜哪里有2025-04-26
·杭州塑料超聲波焊接機型號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