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 曬清楚才能理性監督
時間:2015-05-06 13:49:41 來源:財經網 點擊量:198
未來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大相關預算透明化力度和解釋性,預算要讓人聽得懂,讓百姓明白錢是怎么花的,對公共預算有更充分的知情權。也惟此,才能真正進行有效監督,既避免浪費公帑,“把必要的錢用在刀刃上”。
財政部日前公開了今年的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安排情況。2015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63.16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年初預算減少8.35億元,下降11.7%。
在“三公”經費總體下降的同時,交通運輸部等10個部門2015年的“三公”經費預算卻較上年有所增加。
對于中央“三公”經費繼續“瘦身”,社會輿論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但對于一些部門“三公”經費的上升,一些批評的聲音卻有點不分青紅皂白,把“三公”經費的上升與“頂風違紀”、公款浪費等同起來。
需要看到,因為職能的增加或預算統計口徑的調整,一些部門經費有所增加很正常,對此需以平常心態看待,在把握好合理合規標準的同時,做到該降的降,該升的升。
比如國家體育總局的出國費用較上一年度增加了3000萬元。具體原因體育總局已有說明,因為2015年多數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將舉辦世界錦標賽、世界杯等賽事,為能更好鍛煉隊伍、了解對手,積累國際大賽參賽經驗,同時爭取奧運會參賽資格,相關支出必然有所增加。
再如交通運輸部公務用車運行費比去年預算增加了8114.58萬元。如單看數字,相信不少人會“罵娘”。但增長的具體原因,是因為2015年船舶港務費由政府性基金預算納入一般預算管理,交通部海事系統的行政機構經費,也相應地由政府性基金改由一般預算資金保障。
也因之,一些批評者沒有詳細了解這些三公預算增長原因就強烈批評的確失之草率;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需在預算公布時把相關項目做更詳細的說明——這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公眾誤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回應社會關切,使政府權力運行更加公開透明。
我們的政府要建設廉潔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民眾的監督非常必要。民眾關心預算、監督政府支出是好事,老百姓希望“三公”經費逐年下降,也反映了人民對以往“三公支出”浪費驚人的反感,符合黨和政府的執政理念和要求。
所以,未來政府還需進一步加大相關預算透明化力度和解釋性,預算要讓人聽得懂,讓百姓明白錢是怎么花的,對公共預算有更充分的知情權。也惟此,才能真正進行有效監督,既避免浪費公帑,“把必要的錢用在刀刃上”,同時又避免誤解和噪音干擾,保證政府必要的履職支出。